[发明专利]一种指纹模组及终端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910700793.0 | 申请日: | 2019-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9009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7 |
发明(设计)人: | 刘宝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6K9/20;G06F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昊天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5 | 代理人: | 翟乃霞;刘昕 |
地址: | 523857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指纹 模组 终端设备 | ||
本发明公开的指纹模组中,指纹芯片设置在指纹电路板上,指纹芯片相背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指纹感应区和第二指纹感应区,第一指纹光学镜头与第二指纹光学镜头分别与指纹电路板相连,第一指纹光学镜头罩设在第一指纹感应区上,第二指纹光学镜头罩设在第二指纹感应区上。基于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指纹模组,本发明还公开一种终端设备。上述方案能解决目前的双面屏终端设备配置较多的指纹模组导致占用空间较大及双面屏终端设备的制造成本较高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指纹模组及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物质文明的发展,消费者对于终端设备的性能及体验等要求越来越高。终端设备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单纯的通话功能,用户还可以通过终端设备带来更多方便,同时为了用户信息安全,配置有指纹识别技术的终端设备得以普及。与此同时,为了提升终端设备的外观性能以及增大终端设备的屏幕占比,指纹识别技术被设置在终端设备的显示屏下,出现了全面屏终端设备,这不但满足消费者的外观需求,也是终端设备在技术领域的重大突破。
双面屏终端设备更是其中的佼佼者。但是,目前的双面屏终端设备大多数都在一面显示屏设置有屏下指纹识别功能,用户在操作双面屏终端设备时,只能在设置有屏下指纹识别功能的显示屏上实现指纹识别,影响用户体验。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目前的终端设备在两个显示屏下均设置有指纹识别装置,这导致终端设备需要配置较多的指纹识别装置,这不但会导致终端设备的制造成本增加,而且较多的指纹识别装置会占据较大的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一种指纹模组及终端设备,以解决目前的双面屏终端设备配置较多的指纹模组导致占用空间较大及双面屏终端设备的制造成本较高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指纹模组,应用于终端设备,包括指纹芯片、指纹电路板、第一指纹光学镜头和第二指纹光学镜头,所述指纹芯片设置在所述指纹电路板上,所述指纹芯片相背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指纹感应区和第二指纹感应区,所述第一指纹光学镜头与所述第二指纹光学镜头分别与所述指纹电路板相连,所述第一指纹光学镜头罩设在所述第一指纹感应区上,所述第二指纹光学镜头罩设在所述第二指纹感应区上。
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壳体、指纹模组、第一显示屏和第二显示屏,所述第一显示屏和所述第二显示屏设置在所述壳体相背的两侧,所述指纹模组安装于所述壳体内,且所述指纹模组设置在所述第一显示屏与所述第二显示屏之间,所述第一指纹感应区朝向所述第一显示屏,所述第二指纹感应区朝向所述第二显示屏。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公开的应用于终端设备的指纹模组对现有的指纹模组进行改造,使得指纹芯片相背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指纹感应区和第二指纹感应区,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第一指纹感应区和第二指纹感应区可以使得终端设备的第一显示屏和第二显示屏均能够实现指纹识别,从而使得终端设备无需增加指纹识别装置来实现双面指纹识别。可见,上述方案能够减少指纹识别装置的数量,因此能够减小占用的空间及降低终端设备的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壳体、200-指纹模组、300-第一显示屏、400-第二显示屏、500-第一支撑块、600-第二支撑块;
210-指纹芯片、220-指纹电路板、221-避让孔、230-第一指纹光学镜头、240-第二指纹光学镜头、250-连接线、260-第一光学玻璃、270-第二光学玻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未经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0079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