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充电芯片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697059.3 | 申请日: | 2019-07-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1708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4 |
| 发明(设计)人: | 董渊;宋志军;吴传奎;程剑涛;杜黎明;孙洪军;乔永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艾为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薛娇 |
| 地址: | 201199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充电 芯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充电芯片,包括:端口保护电路、时钟电路、内部供电电路、电荷泵电路、相对地转换电路、充电控制电路、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和第三开关管,相对地转换电路输入端连接USB端口,输出端连接电荷泵电路,相对地转换电路用于检测USB端口的输入电压,当输入电压超过预设耐压值时,增加输出至电荷泵电路的相对地电压,且相对地电压和输入电压的差值不高于预设压差。本发明通过在充电芯片中增加相对地转换电路后,充电芯片中的电荷泵电路以USB端口作为正端电源输入,以相对地转换电路的输出的相对地电压作为负端电源输入,从而电荷泵电路可以采用低压器件实现端口的耐高压功能,从而减小电荷泵电路在充电芯片中的占用面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集成电路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充电芯片。
背景技术
充电芯片的输入端作为手机等便携式电子设备的USB(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Serial Bus)端口,通常直接与适配器连接,而适配器的输出端经常会受到因电网扰动、雷击、人为瞬间插拔等因素产生的高压脉冲的影响,这种高压脉冲瞬间能量很大,峰值电压通常能达到30V以上,因此,容易导致充电芯片内部器件产生不可逆的损坏。另外,充电芯片的输入端的负向浪涌电压,也会导致充电芯片内部功率传输级和内部供电电路的损坏。
如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集成过压保护的充电芯片的电路图,目前主流的充电芯片通常通过第一开关管Q1和第二开关管Q2来隔离作为充电芯片输入端的USB端口和系统供电端口SYS。第一开关管Q1主要用来隔离USB端口的负压,同时,第一开关管Q1的源端和漏端可以用来采样充电芯片内部电流,第二开关管Q2可以隔离USB端口的正向高压。电荷泵电路为第一开关管Q1和第二开关管Q2的驱动电路,其主要作用是产生一个较高的电压,以驱动第一开关管Q1和第二开关管Q2的栅端。端口保护电路用来检测USB端口,当USB端口产生过压时,则迅速关断电荷泵电路。二极管D_ESD为芯片USB端的ESD(Electro-Staticdischarge,静电阻抗器)器件,主要用来做USB端口的ESD保护。第三开关管Q3为功率管理路径调整管,充电控制电路为第三开关管Q3的驱动电路,当充电芯片在充电模式时,第三开关管Q3开启,充电芯片将USB端口的输入电压传输至输出端BAT给电池充电。内部供电电路给充电芯片内部提供安全的工作电压VDD。
从图1中可以看出,电荷泵电路在充电芯片和端口保护电路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电荷泵电路的工作原理为:以时钟电路的输出的时钟脉冲信号作为输入信号,周期性的对电荷泵电路的内部电容进行充放电,并利用电容两端电压不能突变的原理,将输入端即USB端的输入电压VUSB进行放大后输出驱动第一开关管Q1和第二开关管Q2的栅端(即控制端)。
但是这种传统的电荷泵偏置方案有明显的缺陷,由前述可得,电荷泵电路的USB端口为高压端口,电荷泵电路的输出端CP的电压通常为USB端口和VDD端口的电压之和,即VCP=VUSB+VVDD。因此,电荷泵电路内部采用的NMOS管、PMOS管以及电容等器件,都需要采用耐压更高的高压器件,而高压器件所消耗的芯片面积远大于低压器件,因此,导致电荷泵电路在充电芯片中占用的面积较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公开一种充电芯片,以实现通过在充电芯片中增加相对地转换电路后,充电芯片中的电荷泵电路以USB端口作为正端电源输入,以相对地转换电路的输出的相对地电压作为负端电源输入,从而电荷泵电路可以采用低压器件实现端口的耐高压功能,因此极大的减小了电荷泵电路在充电芯片中的占用面积。
一种充电芯片,包括:端口保护电路、时钟电路、内部供电电路、电荷泵电路、相对地转换电路、充电控制电路、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和第三开关管;
所述端口保护电路的输入端连接充电芯片的USB端口,所述端口保护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荷泵电路,所述端口保护电路用于检测所述USB端口的输入电压,并当检测到所述输入电压为过电压时,关断所述电荷泵电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艾为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艾为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9705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池过度放电的复位控制电路及移动终端
- 下一篇:一种双向电源转换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