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三氯乙烯污染地下水的修复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696338.8 | 申请日: | 2019-07-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516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5 |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东;刘玉仙;张克刚;丁冠涛;闫涛;彭圣洁;张晓慧;赵振超;张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2F1/72 | 分类号: | C02F1/72;C02F101/36;C02F103/06 |
| 代理公司: | 37281 济南立木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高立冬<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 地址: | 250001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三氯乙烯 污染地下水 修复药剂 抽水井 修复目标 注入井 制备 地下水修复 修复 记录数据 浓度检测 污染源区 有机污染 监测井 地下水 污染物 抽出 采集 核算 重复 | ||
1.一种三氯乙烯污染地下水的原位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测定三氯乙烯污染地下水中三氯乙烯的含量和核算污染地下水总量,确定地下水中三氯乙烯的初始浓度和污染地下水总量,设地下水中三氯乙烯含量为a,污染地下水总量为b;
(2)将过硫酸盐和过氧化钙加入水中,搅拌均匀,制备成修复药剂A水溶液,使所述的修复药剂A水溶液中过硫酸盐的含量为4a~40a,过氧化钙的含量为10a~40a,配置的修复药剂A水溶液总量为9/10b;
(3)将表面活性剂和铁电气石粉末加入水中,搅拌均匀,制备成修复药剂B水溶液,使所述的修复药剂B水溶液中表面活性剂的含量为0.05a~5a,铁电气石的含量为1a~15a,配置的修复药剂B水溶液总量为1/10b;
(4)将修复药剂A水溶液和修复药剂B水溶液各平均分为3~10份,修复药剂A水溶液和修复药剂B水溶液份数相同;
(5)在三氯乙烯污染地下水污染源区开设注入井和抽水井,所述抽水井和注入井的间隔为1~3米;启动高压泵,先将一份修复药剂B水溶液注入所述注入井,注入完成后,再将一份修复药剂A水溶液注入到注水井,注射压力为0.05~0.10Mpa,注射速度为5-8L/min,然后反应12~36h;在注入修复药剂B水溶液、修复药剂A水溶液和反应的同时,从抽水井中抽出三氯乙烯污染地下水回注入所述注入井,回注速度为5-8L/min;
(6)步骤(5)反应完成后,通过抽水井或监测井采集地下水并对三氯乙烯浓度检测,并记录数据;
(7)当三氯乙烯浓度高于修复目标时,则重复步骤(4)-(6);污染物浓度低于修复目标时,修复工作完成。修复目标优选采用《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中“Ⅲ类”标准(70μg/L)。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氯乙烯污染地下水的原位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所述的过氧化钙是纳米过氧化钙,所投加的过氧化钙固体粉末与地下污染水中三氯乙烯的质量比为10~40: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氯乙烯污染地下水的原位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投加的过氧化钙固体粉末与地下污染水中三氯乙烯的质量比为20~30: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氯乙烯污染地下水的原位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所述的过硫酸盐,可以是过硫酸钠或过硫酸钾或两者混合物,所述过硫酸盐和地下污染水中三氯乙烯的质量比为4~40: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氯乙烯污染地下水的原位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所述的铁电气石与地下污染水中三氯乙烯的质量比为1~15: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氯乙烯污染地下水的原位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所述的表面活性剂是环糊精,所述环糊精与地下污染水中三氯乙烯的质量比为0.05~5: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氯乙烯污染地下水的原位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修复药剂A中过氧化钙和过硫酸盐的质量比为1:0.25~10。
8.根据权利要7所述的三氯乙烯污染地下水的原位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修复药剂A中过氧化钙和过硫酸盐的质量比为1:2.5。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氯乙烯污染地下水的原位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修复药剂B中表面活性剂和铁电气石的质量比为1:1~750。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三氯乙烯污染地下水的原位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修复药剂B中表面活性剂和铁电气石的质量比为1:500。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三氯乙烯污染地下水的原位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抽水井和注入井的间隔为1.5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大学,未经济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96338.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