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电子秤的动态码聚合支付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694620.2 | 申请日: | 2019-07-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334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03 |
| 发明(设计)人: | 吴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夏数据服务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Q20/38 | 分类号: | G06Q20/38;G06Q20/20;G07G1/00;G01G19/44 |
| 代理公司: | 11411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苏友娟<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秤 支付系统 动态码 聚合 支撑底脚 电子信息技术 数据打印 支付安全 支付账户 被盗 踏垫 显示器 入侵 安全 保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电子秤的动态码聚合支付系统,包括电子秤和支撑底脚,电子秤表面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踩踏垫,电子秤正面右侧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固定连接有动态码显示器和数据打印器,本发明涉及电子信息技术领域。该基于电子秤的动态码聚合支付系统,通过电子秤底部两侧的正面与背部均与支撑底脚的顶部固定连接,可以在进行动态码支付时增加支付安全,这样就可以极大的保证使用者的支付环境,给支付者一个良好的环境,可以避免支付账户内的金额被盗取或者支付系统被入侵的问题,让人们使用起来更加安全和方便,这解决了目前现有的基于电子秤的动态码聚合支付系统对于支付系统的保护不够到位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信息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电子秤的动态码聚合支付系统。
背景技术
二维码又称二维条码是一个近几年来移动设备上超流行的一种编码方式,在代码编制上巧妙地利用构成计算机内部逻辑基础的“0”、“1”比特流的概念,使用若干个与二进制相对应的几何形体来表示文字数值信息,通过图象输入设备或光电扫描设备自动识读以实现信息自动处理:它具有条码技术的一些共性:每种码制有其特定的字符集;每个字符占有一定的宽度;具有一定的校验功能等,同时还具有对不同行的信息自动识别功能、及处理图形旋转变化点,二维码支付是一种基于账户体系搭起来的新一代无线支付方案,在该支付方案下,商家可把账号、商品价格等交易信息汇编成一个二维码,并印刷在各种报纸、杂志、广告、图书等载体上发布,用户通过手机客户端扫拍二维码,便可实现与商家账户的支付结算,最后,商家根据支付交易信息中的用户收货、联系资料,就可以进行商品配送,完成交易。
现有的基于电子秤的动态码聚合支付系统对于支付系统的保护不够到位,这样支付过程非常容易出现问题,而且支付时一般都是与手机账户互相绑定,一旦发生问题可能会出现大额度账户内金额被盗取的问题,这极其不利于人们使用,给人们带来了麻烦。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电子秤的动态码聚合支付系统,解决了现有的基于电子秤的动态码聚合支付系统对于支付系统的保护不够到位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基于电子秤的动态码聚合支付系统,包括电子秤和支撑底脚,所述电子秤底部两侧的正面与背部均与支撑底脚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电子秤表面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踩踏垫,并且电子秤正面右侧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固定连接有动态码显示器和数据打印器,所述动态码显示器分别与扫码软件和支付保护中心实现双向连接,并且扫码软件与移动终端实现双向连接,所述支付保护中心与安全中心实现双向连接,并且安全中心的输出端与移动终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动态码显示器与动态码中心实现双向连接,并且动态码显示器的输入端与动态码刷新模块的输出端连接。
优选的,所述动态码刷新模块与地址管理模块实现双向连接,并且电子秤包括数据测量器,所述数据测量器的输出端与数据打印器的输入端连接。
优选的,所述安全中心包括无线发送模块、设备检测模块、通道检测模块和软件检测模块。
优选的,所述无线发送模块、设备检测模块、通道检测模块和软件检测模块分别与移动终端和支付保护中心实现双向连接。
优选的,所述动态码中心包括数据生成模块、支付设置模块、转款控制中心和信息接收模块。
优选的,所述动态码中心包括数据生成模块、支付设置模块、转款控制中心和信息接收模块均与动态码显示器实现双向连接。
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电子秤的动态码聚合支付系统。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夏数据服务有限公司,未经大夏数据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9462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