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防漏效果的冰箱衬盒结构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694140.6 | 申请日: | 2019-07-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744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4 |
| 发明(设计)人: | 方波;柳庆松;钱存发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虹美菱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5D23/02 | 分类号: | F25D23/02;H05K5/02 |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吴冲般 |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器盒 矩形凹槽 匹配 电器盒盖 通线孔 冰箱 衬盒 凸块 冰箱顶盖 防漏 卡块 结构技术领域 冰箱电器 并排固定 电器元件 对称开设 降低生产 生产效率 相对两侧 发泡液 内侧壁 内底面 外侧壁 卡接 腔体 溢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防漏效果的冰箱衬盒结构,涉及冰箱衬盒结构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冰箱顶盖上开设的矩形凹槽、电器盒座以及电器盒盖;矩形凹槽一侧壁开设第一通线孔;矩形凹槽相对两侧壁间设有第一凸块;电器盒座匹配安装在矩形凹槽内;电器盒座一侧壁开设与第一通线孔匹配的第二通线孔;电器盒座相对两外侧壁对称开设与第一凸块对应的第二凸块;电器盒座内侧壁并排固定若干卡块;电器盒盖内底面安装与卡块卡接的卡勾。本发明通过在冰箱顶盖开设矩形凹槽;矩形凹槽内匹配安装电器盒座;电器盒盖与电器盒座匹配形成用于安装电器元件的腔体;实现冰箱电器元件的稳定便捷安装的同时,避免冰箱发泡液溢出,降低生产损失,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冰箱衬盒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防漏效果的冰箱衬盒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家电功能要求越来越高,普通机控冰箱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需求,电控冰箱的需求年年增高。
电控冰箱通常都有一个控制板来控制冰箱的电器件,电控板安装需要固定在电器盒座内,通常电器盒座需要在冰箱的箱壳上冲孔,电器盒座嵌入冰箱箱壳内,这样的结构在冰箱发泡的加工过程中,会出现冰箱发泡液从箱壳冲孔周边溢出,造成一定的损失,影响生产效率。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防漏效果的冰箱衬盒结构,能够保证冰箱电器元件的稳定便捷安装的同时,避免冰箱发泡液溢出,降低生产损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防漏效果的冰箱衬盒结构,通过在冰箱顶盖开设矩形凹槽;矩形凹槽内匹配安装电器盒座;电器盒盖与电器盒座匹配形成用于安装电器元件的腔体;实现冰箱电器元件的稳定便捷安装的同时,避免冰箱发泡液溢出,降低生产损失。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为一种具有防漏效果的冰箱衬盒结构,包括冰箱顶盖上开设的矩形凹槽、电器盒座以及电器盒盖;
所述矩形凹槽一侧壁开设第一通线孔;所述矩形凹槽相对两侧壁间对称设有第一凸块;
所述电器盒座匹配安装在矩形凹槽内;所述电器盒座一侧壁开设与第一通线孔匹配的第二通线孔;所述电器盒座相对两外侧壁对称开设与第一凸块对应的第二凸块;所述第一凸块与第二凸块对应且第一凸块位于第二凸块上方;具体使用过程中:当电器盒座从上至下匹配安装在矩形凹槽内时,用力向下挤压,第二凸块越过第一凸块后,第二凸块位于第一凸块下方;此时,电器盒座被限位在矩形凹槽内;这里的第一凸块与第二凸块的宽度均为1-3mm;同时,安装在电器盒座内的电器元件的通电线从第二通线孔以及第一通线孔穿过,布线方便、便于安装;
所述电器盒座内侧壁并排固定若干卡块;所述电器盒座内底面还设置定位柱;
所述电器盒盖与电器盒座匹配形成用于安装电器元件的腔体;所述电器盒盖内底面安装与卡块卡接的卡勾;所述所述电器盒盖内底面还开设与定位柱对应的定位螺孔;所述定位螺孔内的螺钉与定位柱螺纹连接;具体使用过程中:当电器元件在电器盒座内安装完成后,将卡勾与卡块卡接后,电器盒盖与电器盒座对应匹配;然后采用螺钉与定位螺柱连接的方式,将电器盒盖与电器盒座稳定固定,方便快捷。
优选地,所述电器盒座外底面设置用于固定的加强筋,用于加固冰箱顶盖上的矩形凹槽。
优选地,所述第一通线孔与第二通线孔通过橡胶填充结构连接;所述橡胶填充结构周侧开设与第一通线孔、第二通线孔均匹配的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底面与第一通线孔周侧、第二通线孔周侧贴合;所述橡胶填充结构中间位置开设穿线孔,具体使用过程中:将橡胶填充结构与第一通线孔、第二通线孔匹配安装后;电器元件的通电线从穿线孔内穿过,这里的穿线孔小于若干通电线的总尺寸要求,由于橡胶填充结构具有弹性,若干通电线将穿线孔挤压充满,达到较好的密封性,进一步地避免冰箱发泡液溢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虹美菱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虹美菱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9414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