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极细枝孢霉及其促进丹参根系有效成分合成的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910693800.9 | 申请日: | 2019-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3801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6 |
发明(设计)人: | 陈海敏;梁宗锁;马瑶;张海花;张晓丹;杨东风;胡秀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14 | 分类号: | C12N1/14;A01G7/06;A01G31/00;C12R1/645 |
代理公司: | 杭州中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2 | 代理人: | 金祺 |
地址: | 31001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细枝 及其 促进 丹参 根系 有效成分 合成 用途 | ||
1.一种丹参内生真菌DF11,其特征在于:为极细枝孢霉(
2.如权利要求1 所述的丹参内生真菌DF11的用途,其特征是:促进丹参根系有效成分的合成、促进丹参根系的生长;
有效成分为丹参酮类物质和丹酚酸类物质;
所述丹参酮类物质为隐丹参酮、二氢丹参酮、丹参酮I和丹参酮IIA,
所述丹酚酸类物质为丹酚酸B。
3.提高丹参中有效成分含量的方法,其特征是:将权利要求1所述的丹参内生真菌DF11接种至丹参无菌苗根部,使丹参无菌苗与丹参内生真菌DF11于25±0.5℃共培养;培养时间为60±5天;
有效成分为丹参酮类物质和丹酚酸类物质;
所述丹参酮类物质为隐丹参酮、二氢丹参酮、丹参酮I和丹参酮IIA,
所述丹酚酸类物质为丹酚酸B。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提高丹参中有效成分含量的方法,其特征是:在每个丹参无菌苗根部接触基质处接种丹参内生真菌DF11的菌悬液1 mL;
菌悬液的浓度为106 CFU/m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理工大学,未经浙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93800.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