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管道渗漏检测专用的光缆尼龙护套料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93690.6 | 申请日: | 2019-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297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03 |
发明(设计)人: | 于春涵;黄小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阴爱科森博顿聚合体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7D5/02 | 分类号: | F17D5/02;C08L77/02;C08K13/02;C08K3/04;C08K3/22;C08K3/26;C08K5/134;C08K5/526 |
代理公司: | 32247 江阴义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孙霞<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国 |
地址: | 2144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尼龙护套料 管道渗漏 光缆 原料组合物 重量百分比 监测系统 炭黑母粒 无毒无害 智能光缆 护套料 抗氧剂 色母料 引发剂 专用的 检测 尼龙 脱水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管道渗漏检测专用的光缆尼龙护套料,原料组合物中各组分含量以重量百分比计分别为:尼龙6 50~85%;酸性引发剂10~45%;炭黑母粒2~5%;脱水色母料2~5%;抗氧剂0.15~0.45%。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管道渗漏检测的光缆尼龙护套料,该护套料反应迅速,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无毒无害,可以广泛的在智能光缆监测系统中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纤光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管道渗漏检测专用的光缆尼龙护套料。
背景技术
工业管道常年铺设于地下,土壤中的微生物、管道污水中的细菌、硫化物等物质以及酸碱性环境因素条件会引起管道内外的腐蚀,特别是在管道底部和接口处尤为明显。随着社会对环保和安全方面的高度重视,管道监控防渗漏变得尤为重要。
目前我国的管道泄漏检测方法主要有传感检测法、电缆检测法、探地雷达检测法及红外线成像法等。传感检测法主要是利用光纤传感器通过采集周围的震动、声音及压力等信号对管道泄漏进行检测和定位;电缆检测法通常在管道外铺设两芯材料,当发生泄漏时,电缆会发出脉冲信号,以此来定位和判断管道泄漏;探地雷达检测法是由天线向地下介质发射无线电波然后通过接收反射信号来定位管道发生泄漏的位置;红外线成像法是利用精密红外摄像装置记录光谱信号进行分析,进而定位管道漏点。
单一的管道检测方法经常出现定位精度低、监控不及时以及误报率高等现象,目前很难满足管道检测的需求。以传感检测法和电缆检测法为例,当管道发生泄漏时最先接触到的是外层护套料,如果不能将电缆检测和光纤传感检测很好的结合起来,则会大大降低防漏监控效率。因此,如何保证在管道泄漏的第一时间接触到外层护套并使光纤快速接收信息,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管道渗漏检测的光缆尼龙护套料,该护套料反应迅速,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无毒无害,可以广泛的在智能光缆监测系统中应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管道渗漏检测专用的光缆尼龙护套料,原料组合物中各组分含量以重量百分比计分别为:
本发明的尼龙护套料主要用于监控酸性排污管道的渗漏,由此种护套料制备的光缆平行铺设于工业管道周围,当管道发生渗漏时,酸性废液能与管道外的尼龙护套料接触,尼龙6能被酸液腐蚀进而慢慢溶解,使得尼龙料中的酸性引发剂能够接触到酸液。从而快速引发产生链式反应,使光缆局部发生放热现象,进而伴随着局部温度升高。由于温度的影响,光缆局部会发生故障和异常,连接在光缆终端的监测仪会自动报警,并准确定位泄漏点的位置,形成一套完整的智能监测系统,从而实现有效的监控。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尼龙6的抗拉强度为40MPa~55MPa,屈服强度为30~40N/mm2,断裂延伸率≥280%,密度为1.00~1.07g/cm3,硬度≥70。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酸性引发剂为氢氧化镁和碳酸钠中的一种或者两种的混合物。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抗氧剂为抗氧剂1010、抗氧剂168、抗氧剂1076或者抗氧剂164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的混合物。
本发明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
1.普通护套料不能与酸反应,而尼龙料与酸反应迅速,被腐蚀性强,能够加速光缆的破坏,从而可以快速的定位排酸管道腐蚀泄漏点。
2.通过在护套料中添加酸性引发剂,能够在酸性条件下发生链式反应,使局部温度升高,从而实现光缆用于监控酸性排污管道的渗漏。
3.添加的酸性引发剂满足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温度和压力等工艺条件,并且不影响护套料的正常生产使用,生产的护套料满足一定的机械强度、断裂延伸率、密度、氧化诱导期等性能要求。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阴爱科森博顿聚合体有限公司,未经江阴爱科森博顿聚合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9369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