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重症患者应急急救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691669.2 | 申请日: | 2019-07-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142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1 |
| 发明(设计)人: | 李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友 |
| 主分类号: | A61M16/00 | 分类号: | A61M16/00;A61M16/0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52600 山东省聊城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氧气罐 电源开关 显示面板 蜂鸣器 排放管 应急急救装置 气液混合罐 交叉感染 节能高效 框架内壁 驱动电机 软管连接 输氧装置 医疗设备 右侧内壁 软管 定量阀 按键 氧气 拉手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重症患者应急急救装置,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包括框架,所述框架内壁安装有显示面板,且显示面板下方安装有蜂鸣器,所述蜂鸣器右侧内壁安装有电源开关,且电源开关上下方开设有调节按键,所述蜂鸣器下方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电源开关右侧安装有氧气罐,且氧气罐右侧上方安装有拉手,所述氧气罐下方与气液混合罐相连,且气液混合罐右上方安装有排放管,所述排放管上方与定量阀相连,且排放管右侧与软管连接在一起。本发明通过显示面板,氧气罐,软管与输氧装置的设置,有利于操作方便,节能高效,避免交叉感染,结构简单且使用,提高氧气浓度,达到最佳使用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重症患者应急急救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重症患者是指患者的病情发病急骤,病情危重,变化迅速,稍有不慎常常造成不可弥补的后果,因此要求医生必须能够在短期内作出正确的判断,并确定治疗措施。
但是,现有的重症患者应急急救装置存在的功能不完善,使用不方便,病人在使用时容易交叉感染,体积庞大,灵活实用性较差,适用范围小,且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重症患者应急急救装置,包括框架,所述框架内壁安装有显示面板,且显示面板下方安装有蜂鸣器,所述蜂鸣器右侧内壁安装有电源开关,且电源开关上下方开设有调节按键,所述蜂鸣器下方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电源开关右侧安装有氧气罐,且氧气罐右侧上方安装有拉手,所述氧气罐下方与气液混合罐相连,且气液混合罐右上方安装有排放管,所述排放管上方与定量阀相连,且排放管右侧与软管连接在一起,所述软管一侧安装有输氧装置,所述框架底部与底座固定连接,且底座下方两侧与移动轮活动连接,所述输氧装置包括面罩,所述面罩内壁安装有鼻扣,且鼻扣右侧安装有感应模块,所述面罩两侧与束带连接在一起,且面罩右侧外壁与输氧管相连,且输氧管右侧与保护壳连接在一起,所述保护壳内壁安装有过滤层,且过滤层右侧安装有消毒层,所述保护壳右侧外壁开设有接口。
优选的,所述感应模块与蜂鸣器配合使用,且感应模块具体采用超声波传感模块。
优选的,所述过滤层上方安装有废气排放口,且过滤层具体为活性炭分离混合层。
优选的,所述显示面板外表面安装有防护壳,且显示面板具体采用TN液晶显示屏。
优选的,所述氧气罐右侧安装有湿化瓶,且湿化瓶右侧开设有收放口。
优选的,所述排放管与软管配合使用,且软管具体采用万通式硅橡胶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显示面板,氧气罐,软管与输氧装置的设置,有利于操作方便,节能高效,避免交叉感染,结构简单且使用,提高氧气浓度,达到最佳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重症患者应急急救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输氧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框架、2-显示面板、3-蜂鸣器、4-电源开关、5-调节按键、6-驱动电机、7-氧气罐、8-拉手、9-气液混合罐、10-排放管、11-定量阀、12-软管、13-输氧装置、131-面罩、132-鼻扣、133-感应模块、134-束带、135-输氧管、136-保护壳、137-过滤层、138-消毒层、139-接口、14-底座、15-移动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友,未经李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9166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