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波束多通道一体化接收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910690789.0 | 申请日: | 2019-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6842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1 |
发明(设计)人: | 付浩;齐伟伟;祝大龙;刘德喜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遥测技术研究所;航天长征火箭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S13/02 | 分类号: | G01S13/02;G01S7/285;G01S7/35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 11009 | 代理人: | 徐晓艳 |
地址: | 100076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波束 通道 一体化 接收 组件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波束多通道一体化接收组件,该接收组件包括M个N路合成器、N个单路接收模块,M、N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每个单路接收模块,接收左旋或右旋极化信号,对左旋或右旋极化信号进行耦合、滤波,再根据左、右旋开关控制信号,选通滤波后的左旋或右旋极化信号放大,并进入1分M分路器,分成M路,根据移相控制信号、衰减控制信号,对每一路信号进行移相、衰减处理,得到M路单通道接收波束信号,将每一路单通道接收波束信号分别送到M个N路合成器中;每个N路合成器,对N个单路接收模块发送的单通道接收波束信号合成,得到合成接收波束。本发明解决了传统接收组件体积较大、集成度不高、可重构性差且难形成多波束接收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波束多通道一体化接收组件,该组件适用于大型多波束有源相控阵,特别是针对X频段多功能全空域、多目标测控通信系统,属于微波毫米波通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大多军用卫星下行应用数据传输主要采用高速数传体制。为满足对多目标同时测控的需求,采用相控阵通信系统同时形成多个电扫波束,为全空域多目标同时提供测控。在一套完善的相控阵通信系统中,需要有几十至几万个接收组件,具有滤波、放大、移相和衰减等功能,主要完成对来波信号的低噪声放大接收。接收组件在有源相控阵系统中直接影响着整个系统对来波的接收处理能力,处于核心关键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
现有的有源相控阵系统应用十分广泛,其接收组件分立器件体积大、匹配电路多、结构复杂、模块集成度不高、后端网络庞大、可重构性差、相位幅度控制不够灵活、难形成多波束接收成为影响其目前应用发展的关键因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问题是:针对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多波束多通道一体化接收组件,在紧凑的结构中,灵活接收相控阵雷达多路来波信号。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多波束多通道一体化接收组件,该接收组件包括M个N路合成器、N个单路接收模块,M、N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每个单路接收模块,对左旋天线接收的左旋极化信号和右旋天线接收的右旋极化信号,分别进行耦合、滤波,再根据左、右旋开关控制信号,选通滤波后的左旋或右旋极化信号经过两级放大处理,将放大后的信号分成M路,并根据移相控制信号、衰减控制信号,对每一路放大后的信号进行移相、衰减处理,得到M路单通道接收波束信号,将M路单通道接收波束信号分别送至M个N 路合成器中;
每个N路合成器,对N个单路接收模块发送的单通道接收波束信号合路,输出合路接收波束。
所述单路接收模块包括第一耦合器、第二耦合器、第一滤波器、第二滤波器、旋向选择开关、第一低噪放大器、第二低噪放大器、1分M分路器、多路数控移相衰减器;
左旋天线接收的左旋极化信号依次经过第一耦合器、第一滤波器进行耦合、滤波处理之后,传输至旋向选择开关;
右旋天线接收的右旋极化信号依次经过第二耦合器、第二滤波器进行耦合、滤波处理之后,传输至旋向选择开关;
旋向选择开关根据左、右旋开关控制信号,选通滤波后的左旋或右旋极化信号依次经过第一低噪放大器、第二低噪放大器,进行两级放大之后进入1分 M分路器分成M路送至多路数控移相衰减器;
多路数控移相衰减器,根据外部输入的移相控制信号和衰减控制信号,对每一路信号进行移相、衰减处理,得到M路单通道接收波束信号输出。
所述多路数控移相衰减器包括M路独立的移相衰减通道,每个移相衰减通道包括开关、可控移相器和可控衰减器,每一路放大后的信号经过开关选通后进入可控衰减器进行衰减、再经过可控移相器移相并输出。
所述可控移相器至少为6位、可控衰减器至少为6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遥测技术研究所;航天长征火箭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遥测技术研究所;航天长征火箭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9078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