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速成茶苗的方法及其在快速成园中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88666.3 | 申请日: | 2019-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498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0 |
发明(设计)人: | 胡建辉;孙国栋;钱文俊;丁兆堂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17/00 | 分类号: | A01G17/00;A01G24/28;A01G24/15;A01G24/10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瞿晓晶 |
地址: | 266109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茶苗 成园 建园 茶树 幼苗 调控 养护 应用 茶树根系 茶树种植 传统思维 管理成本 快速建园 气候特点 集约化 茶区 出圃 树冠 生长 土壤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速成茶苗的方法及其在快速成园中的应用,涉及茶树种植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述方法包括对茶树根系生长的调控,茶树树冠的精准培养以及速成茶苗出圃建园。本发明所述方法针对山东茶区的土壤和气候特点,突破了利用一年生茶树幼苗建园的传统思维,通过对一年生茶苗的集中养护调控,利用调控后的速成茶苗进行建园,可达到快速建园的目的。本发明所述方法和应用可缩短成园时间,同时幼苗的集约化养护,也大大降低了管理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茶树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速成茶苗的方法及其在快速成园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茶树在我国已有上千年的栽培历史,且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饮茶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状态,这也导致了茶叶的需求量激增。茶树开始产茶,一般是从茶园形成开始。山东地处我国茶区最北端,属于我国纬度最高的产茶区,低温、干旱、土壤pH值高是山东省茶叶生产中存在的三大主要障碍,对茶树良种的繁育和推广造成了极大的制约。
山东茶区寒、旱双胁迫的气候环境及pH值较高的土壤条件不能满足幼龄茶树快速生长的养分需求,不利于幼龄茶树的生长。一般,茶树从茶苗种植到茶叶生产需要经过多次定型修剪,起码需要3-5年的时间才能成园。由于茶树幼苗直接移栽到大田建园,种植密度低(5000-6000株/亩),如果在大田中创造适宜幼龄茶树快速生长的环境和条件,管理成本和管理难度较大。因此在茶树生长不理想的情况下,修剪时间滞后,而且修剪后的茶树生长缓慢,这样造成了幼龄茶树成园时间相对较长,目前并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尤其是如何在山东茶区快速成园。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一种速成茶苗方法及其在快速成园中的应用,针对山东茶区的土壤和气候特点,通过对一年生茶苗的集中养护调控,利用调控后的速成茶苗进行建园,可达到快速建园的目的。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速成茶苗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茶树待移栽幼苗移栽至促深根营养基质内,冬季保持根际温度为5~10℃;所述促深根营养基质置于设施大棚内;
(2)茶树快速生长期,控制温度为10~35℃,空气湿度为70~90%,修剪茶树树冠;所述修剪的标准包括:当主枝直径达到0.4cm以上时,离地面10~12cm处将主枝剪去;以后各次修剪只要侧枝直径在0.35cm以上,即可在上次剪口上再提高8-10cm进行修剪;所述修剪的频率为每年每枝条修剪2~3次;
(3)当茶苗高度达到35~45cm,有4~5个分枝,即得速成茶苗。
优选的,步骤(1)所述幼苗为无性系茶树幼苗,达到GB11767-2003《茶树种苗》I级标准。
优选的,所述促深根营养基质从上到下依次包括:0cm≤深度≤5cm的基质由泥炭:珍珠岩:茶园土按照2:1:6的体积比混合而成;5cm<深度≤10cm的基质由泥炭:珍珠岩:茶园土按照2:1:3的体积比混合而成;10cm<深度≤15cm的基质由泥炭:珍珠岩按照2:1的体积比混合而成。
优选的,所述幼苗在所述促深根营养基质上的移栽密度为9~14.4万株/亩。
优选的,所述促深根营养基质的含水量,在冬季时为60~70%,其他季节为75~85%。
优选的,在步骤(2)所述修剪前30~45d和修剪后新梢萌发时,分别喷施叶面肥。
优选的,在所述修剪前30~45d,喷施的叶面肥包括水溶性茶树专用复合肥的水溶液;所述水溶性茶树专用复合肥中N:P:K的质量比为2~4:1:1,N、P和K的总养分重量为所述水溶性茶树专用复合肥重量的25~30%。
优选的,在修剪后新梢萌发时,喷施的叶面肥包括质量体积比为0.5~1.0%的硫酸铵水溶液,所述硫酸铵水溶液中还包括10~15ppm的赤霉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农业大学,未经青岛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8866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