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绝缘子及其生产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910687544.2 | 申请日: | 2019-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3572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8 |
发明(设计)人: | 宋志强;宋利强;宋聚强;宋福如;游传榜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硅谷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17/38 | 分类号: | H01B17/38;H01B19/00;C08L83/04;C08L83/12;C08K13/02;C08K3/22;C08K3/36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元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3115 | 代理人: | 修红霞 |
地址: | 057151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绝缘子 及其 生产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绝缘子,属于电力装置技术领域,绝缘子包括依次连接在安装支架与高压带电体之间的绝缘本体、金属帽、以及金属帽延伸部,关键在于:所述的绝缘子还包括防护壳,防护壳包括套装在金属帽外部的绝缘壳、与绝缘壳一端连接的绝缘套筒、与绝缘壳另一端连接的增爬器,绝缘套筒套装在金属帽延伸部外部,增爬器位于绝缘本体与金属帽的连接处,绝缘壳、绝缘套筒和增爬器都是径向开口的环形结构,环形结构的两端借助锁紧件锁紧并借助粘接剂层固定连接。不需要增加绝缘子长度即可有效降低电力短接事故的发生几率,也就避免了因为增加设备高度而带来的动平衡、风力影响、绝缘空间不足和造价过大等缺陷的产生,安全性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力装置技术领域,涉及到一种绝缘子,特别是一种新型绝缘子及其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在供用电安全长期受到各种外部条件的影响,常引起各类短路跳闸以及人身伤害事故。各种故障存在于所有的电压等级中,特别是中低压设备由于绝缘距离小、设备安装紧凑,金属帽及金属帽延伸部容易发生电力短接事故。通过简单的增加绝缘子长度的方式可以达到一定效果,但需增加设备高度,而且会带来动平衡、风力影响、绝缘空间不足和造价过大等缺陷。所以现有的技术尚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设计了一种新型绝缘子及其生产工艺,不需要增加绝缘子长度即可有效降低电力短接事故的发生几率,也就避免了因为增加设备高度而带来的动平衡、风力影响、绝缘空间不足和造价过大等缺陷的产生,安全性好。
本发明所采取的具体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绝缘子,包括依次连接在安装支架与高压带电体之间的绝缘本体、金属帽、以及金属帽延伸部,关键在于:所述的绝缘子还包括防护壳,防护壳包括套装在金属帽外部的绝缘壳、与绝缘壳一端连接的绝缘套筒、与绝缘壳另一端连接的增爬器,绝缘套筒套装在金属帽延伸部外部,增爬器位于绝缘本体与金属帽的连接处,绝缘壳、绝缘套筒和增爬器都是径向开口的环形结构,环形结构的两端借助锁紧件锁紧并借助粘接剂层固定连接。
在绝缘套筒外围设置有增爬伞。
所述的锁紧件是设置在环形结构一端的一组插块,所有的插块沿环形结构的径向排列,在环形结构的另一端开设有与插块相匹配的插槽,插块与插槽插接使环形结构的两端拼接并借助设置在插块与插槽之间的粘接剂层固定连接。
所述的锁紧件是两侧都带有燕尾条的连接板,两侧的燕尾条平行设置,在环形结构两端的外侧都设置有凹槽,两个凹槽拼接在一起形成为连接板的卡槽,在与卡槽相对应的环形结构的端面上都设置有燕尾槽,燕尾槽的外端与环形结构的外壁齐平,连接板两侧的燕尾条分别与对应侧的燕尾槽插接使环形结构的两端锁紧固定,在连接板的燕尾条与环形结构的燕尾槽之间设置有粘接剂层。
所述的连接板的外侧壁是与环形结构形状相匹配的弧形结构。
一种新型绝缘子的生产工艺,关键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制造绝缘子:利用陶瓷、玻璃纤维、或环氧树脂制作伞状的绝缘本体,利用硅橡胶复合材料制作绝缘壳、绝缘套筒和增爬器,准备金属帽、以及金属帽延伸部,备用;
B、装配绝缘本体、金属帽、以及金属帽延伸部:将绝缘本体、金属帽、以及金属帽延伸部依次连接,并将绝缘本体的另一端与安装支架固定连接,将金属帽延伸部的另一端与高压带电体连接;
C、装配防护壳:将绝缘壳套装到绝缘本体上,将绝缘套筒套装到金属帽延伸部上,并使增爬器位于绝缘本体与金属帽的连接处;
D、径向封口:利用锁紧件将绝缘壳、绝缘套筒和增爬器的径向开口处都固定住;
E、胶合锁紧成型:利用粘接剂层将绝缘壳、绝缘套筒和增爬器的径向开口处粘接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硅谷化工有限公司,未经河北硅谷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8754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