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增强强迫油循环油浸变压器及其制冷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86690.3 | 申请日: | 2019-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916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2 |
发明(设计)人: | 马付印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星驰变压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27/12 | 分类号: | H01F27/12;H01F27/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6000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出油口 油浸变压器 低压绕组 高压绕组 铁芯 变压器油 冷却 油循环 降温装置 进油口 油管 制冷 流出 油泵 变压器外壳 强迫油循环 铁芯顶端 油泵启动 循环往复 油道 发热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增强强迫油循环油浸变压器及其制冷方法,包括油循环油浸变压器本体,在油循环油浸变压器本体上设有变压器外壳,铁芯,低压绕组,高压绕组,油管,降温装置,油泵,出油口,进油口,中心出油口,周边出油口,该油循环油浸变压器工作时,油泵启动,给铁芯,低压绕组和高压绕组降温而变热的变压器油向下通过进油口进入降温装置进行冷却,冷却后的变压器油向上经油管流至出油口,一部分从中心出油口流出与铁芯顶端接触,冷却后的变压器油一部分从周边出油口流出,直接进入铁芯,低压绕组和高压绕组间的油道,从而对因工作而发热的铁芯,低压绕组和高压绕组进行冷却,如此循环往复,从而达到制冷达到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变压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增强强迫油循环油浸变压器及其制冷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强迫油循环油浸变压器包括变压器外壳、铁芯、低压绕组、高压绕组、油泵、降温装置等。油泵和降温装置通过进油管和出油管与变压器外壳相连接,进油口和出油口处于油管与变压器外壳连接处。当变压器工作时,通过油泵使变压器里的热油流经降温装置降温。由于进油口和出油口在变压器的侧壁上,流经铁芯和高低压绕组的热油不能直接流进进油口,从而不能及时得到降温装置的冷却,另外,由于进出油口在变压器的一侧,流经变压器铁芯及绕组各方向的油不能均衡的获得冷却机会,从而整体上会影响变压器的冷却效果,也会使各方向上的冷却效果不均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增强强迫油循环油浸变压器及其制冷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增强强迫油循环油浸变压器,包括油循环油浸变压器本体,所述油循环油浸变压器本体上设有变压器外壳,所述变压器外壳的内部中央设有铁芯,铁芯竖直安装在变压器外壳的内部中央,所述铁芯的两侧对称设有低压绕组与高压绕组,低压绕组紧贴铁芯的侧壁安装,所述变压器外壳的外部设有降温装置,降温装置与变压器外壳之间设有油管,所述油管的一端与降温装置连接,油管的另一端与变压器外壳之间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低压绕组,高压绕组和铁芯之间设有油道。
优选的,所述铁芯下方设有进油口,进油口呈喇叭状向上正对铁芯,所述铁芯上方设有出油口,出油口呈莲蓬头状向下正对铁芯,低压绕组与高压绕组,所述出油口设有中心出油口和周边出油口,中心出油口正对铁芯顶端,周边出油口处于低压绕组和高压绕组的上方,所述进油口与出油口均与油管连接。
优选的,所述降温装置与进油口之间的油管上设有油泵。
优选的,所述变压器外壳内装有变压器油。
优选的,一种增强强迫油循环油浸变压器,其制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变压器工作时,油泵启动,给铁芯、低压绕组和高压绕组降温而变热的变压器油向下通过进油口进入降温装置进行冷却;
B、冷却后的变压器油向上经油管流至出油口;
C、冷却后的变压器油一部分从中心出油口流出与铁芯顶端接触,冷却后的变压器油一部分从周边出油口流出,直接进入铁芯,低压绕组和高压绕组间的油道;
D、循环往复上述冷却过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油循环油浸变压器本体的冷却方法简单,冷却效率高,能耗低,能够达到快速降温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油循环油浸变压器本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出油口结构示意图。
图中:1、变压器外壳;2、铁芯;3、低压绕组;4、高压绕组;5、油管;6、降温装置;7、油泵;8、出油口;9、进油口;10、中心出油口;11、周边出油口;12、油循环油浸变压器本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星驰变压器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星驰变压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8669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