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平菇催蕾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86000.4 | 申请日: | 2019-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499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0 |
发明(设计)人: | 王问渠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问渠 |
主分类号: | A01G18/00 | 分类号: | A01G18/00;A01G18/6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111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平菇 催蕾 菌袋 四周墙壁 覆盖物 散射光 栽培袋 出菇 克司 搔菌 通气 通风 潮湿 诱导 掀开 室内 整齐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平菇催蕾的方法,其步骤包括,菌袋经过搔菌后,室内控制温度13—15℃,空气相对湿度为85—90%,保持通气良好,每隔3—5小时给予菌袋100勒克司的散射光诱导。所述控制温、湿度,具体操作步骤是,每天上午、下午、傍晚各喷水1次,地面和四周墙壁上保持潮湿。喷水后,掀开栽培袋面上的覆盖物,通风1小时,连续3—4天。采用上述方法,能使平菇出菇整齐,产量明显提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平菇催蕾方法。
背景技术
催蕾是平菇栽培管理中的关键环节,它关系到平菇产量的高低和质量的优劣。催蕾效果好的栽培袋,菇蕾多而挺直,产量高,质量优。目前生产中许多农户存在催蕾效果差的栽培袋,菇蕾稀疏,在培养料面上呈分散的数个小丛菇蕾,菌柄粗,菌盖大,即使后期加强管理,也无法弥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平菇生产中出现的出菇不良的问题,提供一种能促进菌袋出蕾、提高平菇产量的催蕾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要点是掌握适宜的温度、空气湿度和通风条件。平菇菇蕾发生的适宜温度为13-15℃,空气相对湿度为85-90%,保持通气良好,每隔3-5小时给予菌袋100勒克司的散射光诱导。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栽培菌袋经过搔菌措施,菌丝恢复后,室内控制温度13-15℃,每天上午、下午、傍晚各喷水1次,保证无纺布湿润,地面和四周墙壁上保持潮湿。喷水后,掀开栽培袋面上的覆盖物,通风1小时,在空气潮湿的情况下,加大通风量就能促进菇蕾的大量发生。
经过3-4天管理,培养料表面菌丝开始扭结,并出现淡黄色水珠。接着掀开覆盖物,让栽培袋内接触更多的新鲜空气,很快就会出现密密的鱼籽状的原基,2-3天后,不仅原基长满培养料表面,而且原基开始分化为菇蕾。当菌盖直径达1毫米,菌柄长度为1.5毫米左右时,催蕾结束。
具体实施方式
菌袋经过搔菌后,室内控制温度13-15℃,每天上午、下午、傍晚各喷水1次,地面和四周墙壁上保持潮湿。喷水后,掀开栽培袋面上的覆盖物,通风1小时。经过3-4天管理后,掀开覆盖物,让菌袋内接触新鲜空气,2-3天后,原基长满培养料表面,并开始分化为菇蕾,菌袋菇蕾发生率为98%。
上述具体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具体个案,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例,任何符合本发明权利要求书且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落入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问渠,未经王问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8600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