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平板软钢阻尼器的装配式冷弯型钢墙-板-柱减震结构体系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81448.7 | 申请日: | 2019-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689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9 |
发明(设计)人: | 闫维明;徐祥智;虞诚;王曼;田宇;谢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B2/56 | 分类号: | E04B2/56;E04B1/38;E04B1/98;E04H9/02 |
代理公司: | 11203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沈波<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国 |
地址: | 1001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减震结构 冷弯型钢 装配式 软钢阻尼器 结构体系 法兰连接方式 刚性连接 减震技术 结构工程 抗震性能 施工模块 工厂化 耗能墙 隔舱 装配 增设 建造 高层 保证 生产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平板软钢阻尼器的装配式冷弯型钢墙‑板‑柱减震结构体系,属于结构工程减震技术领域;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带平板软钢阻尼器的装配式冷弯型钢墙‑板‑柱减震结构体系,其目的在于保证装配式冷弯型钢墙‑板‑柱减震结构体系的生产及施工模块化、工厂化和装配化的基础上,利用隔舱式法兰连接方式实现柱间的刚性连接,增设平板软钢阻尼器耗能墙以提高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进而使装配式冷弯型钢墙‑板‑柱减震结构体系可以向多高层发展,提高该结构体系的建造高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平板软钢阻尼器的装配式冷弯型钢墙-板-柱减震结构体系,属于结构工程减震技术领域,特别是指带平板软钢阻尼器的耗能墙模块、组合楼板模块、装配式轻钢柱模块、独立基础模块的生产制作方法,和耗能墙与楼板的连接方式、楼板与柱的连接方式、楼板与基础的连接方式及其安装工序。
背景技术
装配式建筑是建筑业的一场进化,更是一场革命,不但可以推进建筑工业化及行业规模化,提高施工质量和建筑品质,加快工程进度,调节供给关系,而且有利于文明施工、安全管理、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装配式房屋是采用工厂预制的标准化部件,进行现场安装。
现有的装配式轻钢房屋大多采用钢框结构、板柱结构、墙板结构及冷弯薄壁型钢结构体系等,上述结构体系装配化程度较低且仅适用于低层房屋,对于多层房屋,则面临抗侧力不足,抗震性能差等缺陷。法兰连接是方钢管柱或圆钢管柱通过螺栓连接的一种连接形式,具有替代现场焊接提高连接施工效率的优点,然而,法兰节点的刚度较低且受力时容易滑移,工程设计中仅视其为铰接,难以达到柱间刚性连接的要求。
综上,基于传统板柱结构,本发明提出一种平板软钢阻尼器耗能墙与新型隔舱式法兰连接方式,从而形成一种传力清晰、抗侧力大和耗能能力强的结构体系。该结构体系不仅易于实现工业化生产、便于机械安装、装配率高、施工现场连接快捷、显著缩短施工周期、便于拆卸异地重建,而且可实现柱间的刚性连接、提高结构体系抗震性能,减小构件截面尺寸,降低成本,对装配式冷弯薄壁型钢结构在我国多高层建筑的应用具有较大的实际工程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带平板软钢阻尼器的装配式冷弯型钢墙-板-柱减震结构体系,其目的在于保证装配式冷弯型钢墙-板-柱减震结构体系的生产及施工模块化、工厂化和装配化的基础上,利用新型隔舱式法兰连接方式实现柱间的刚性连接,增设阻尼器耗能墙以提高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进而使装配式冷弯型钢墙-板-柱减震结构体系可以向多高层发展,提高该结构体系的建造高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带平板软钢阻尼器的装配式冷弯型钢墙-板-柱减震结构体系,该体系包括带平板软钢阻尼器的耗能墙(1)、组合楼板模块(2)、单孔方形柱(3)、双孔矩形柱(4)、独立基础(5)、楼板与柱的连接方式、楼板与基础的连接方式(8)和耗能墙与楼板的连接方式(9)。底层的组合楼板模块(2)与独立基础(5)通过楼板与基础的连接方式(8)进行连接,带平板软钢阻尼器的耗能墙(1)的底部在底层的组合楼板模块(2)上进行安装,带平板软钢阻尼器的耗能墙(1)的顶部铺设上层的组合楼板模块(2),相邻层的组合楼板模块(2)之间通过单孔方形柱(3)和双孔矩形柱(4)进行竖向支撑,支撑连接点处采用楼板与柱的连接方式进行连接;耗能墙与楼板的连接方式(9)为带平板软钢阻尼器的耗能墙(1)与组合楼板模块(2)之间的连接结构。独立基础(5)设置在底层的组合楼板模块(2)底部的节点连接支撑处,单孔方形柱(3)和双孔矩形柱(4)分别设置在组合楼板模块(2)的底部节点连接支撑处。
所述的带平板软钢阻尼器的耗能墙(1)为按建筑模数在工厂预制加工且增设阻尼器的剪力墙,作为抗侧力及耗能构件。带平板软钢阻尼器的耗能墙(1)包括钢导轨(1a)、组合边立柱(1b)、中立柱(1c)、墙面板(1d)和平板软钢阻尼器(1e);钢导轨(1a)为U型钢,组合边立柱(1b)为背靠背对拼连接的C型钢,中立柱(1c)为C型钢,钢导轨(1a)、组合边立柱(1b)和中立柱(1c)三者构成带平板软钢阻尼器的耗能墙(1)的主体骨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8144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