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获取地震波斜入射作用下边坡地震动力放大效应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681027.4 | 申请日: | 2019-07-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2768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7 |
| 发明(设计)人: | 刘彪;张伯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G06F30/23 | 分类号: | G06F30/23;G06F119/14 |
| 代理公司: | 成都正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9 | 代理人: | 陈选中 |
| 地址: | 10003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获取 地震波 入射 作用 下边 坡地 震动 放大 效应 方法 | ||
1.一种获取地震波斜入射作用下边坡地震动力放大效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对边坡进行建模,获取边坡模型;
S2、对边坡模型的侧边界和底边界施加粘弹性人工边界,获取使人工边界产生相应自由场位移所需要的力;
S3、获取自由场运动在人工边界上产生的应力;
S4、根据使人工边界产生相应自由场位移所需要的力和自由场运动在人工边界上产生的应力获取边界节点等效的荷载;
S5、在粘弹性人工边界上施加等效的荷载完成斜入射地震波的输入,并通过调整影响边坡稳定性因子,获取地震波斜入射作用下边坡地震动力放大效应;
步骤S2的具体方法包括以下子步骤:
S2-1、对边坡模型的侧边界和底边界施加粘弹性人工边界,将位移为up(t)的平面P波以α角斜入射至人工边界;
S2-2、根据公式
获取反射P波与入射P波幅值的比值A1和反射SV波与入射P波幅值的比值A2;其中β为反射SV波的反射角;cp为P波的波速;cs为SV波的波速;
S2-3、对于有限域内任一点(x,y),根据公式
获取入射P波相对于初始时刻的时滞Δt1、反射P波相对于初始时刻的时滞Δt2和反射SV波相对于初始时刻的时滞Δt3;其中H为有限域的高,L为有限域的宽;
S2-4、根据公式
获取位移为up(t)的P波以α角入射时人工边界点(x,y)的自由波场位移及速度;其中uB(x,y,t)和vB(x,y,t)分别为位移为up(t)的P波以α角入射时人工边界点(x,y)处自由波场水平与竖直方向的位移;和分别为位移为up(t)的P波以α角入射时人工边界点(x,y)处自由波场水平与竖直方向的速度;up(x,y,t-Δt1)为人工边界点(x,y)处入射P波产生的位移;A1up(x,y,t-Δt2)为人工边界点(x,y)处反射P波产生的位移;A2up(x,y,t-Δt3)为人工边界点(x,y)处反射SV波产生的位移;为人工边界点(x,y)处入射P波产生的速度;为人工边界点(x,y)处反射P波产生的速度;为人工边界点(x,y)处反射SV波产生的速度;
S2-5、将步骤S2-4中获取的位移为up(t)的P波以α角入射时人工边界点(x,y)的自由波场位移及速度带入公式
得到P波以α角入射时人工边界产生相应自由场位移所需要的力FB1;其中KB为粘弹性边界的弹簧刚度矩阵;uB为边界节点处的自由场位移向量,uB=[uB vB]T,uB(x,y,t)∈uB,vB(x,y,t)∈vB;CB为粘弹性边界的阻尼系数矩阵;为自由场速度向量,
S2-6、将位移为us(t')的平面SV波以α'角度传播到自由表面,根据公式
获取反射SV波与入射SV波幅值的比值B1和反射P波与入射SV波幅值的比值B2;其中β'为反射P波的反射角;
S2-7、对于有限域内任一点(x,y),根据公式
分别获取入射SV波相对于初始时刻的时滞Δt1'、反射SV波相对于初始时刻的时滞Δt2'和反射P波相对于初始时刻的时滞Δt3';
S2-8、根据公式
获取位移为us(t')的SV波以α'角入射时人工边界点(x,y)的自由波场位移及速度;其中uB'(x,y,t')和vB'(x,y,t')分别为位移为us(t')的SV波以α'角入射时人工边界点(x,y)的自由波场水平与竖直方向的位移;和分别为位移为us(t')的SV波以α'角入射时人工边界点(x,y)的自由波场水平与竖直方向的速度;us(x,y,t'-Δt1')为人工边界点(x,y)处入射SV波产生的位移;B1us(x,y,t'-Δt2')为人工边界点(x,y)处反射SV波产生的位移;B2us(x,y,t'-Δt3')为人工边界点(x,y)处反射P波产生的位移;为人工边界点(x,y)处入射SV波产生的速度;为人工边界点(x,y)处反射SV波产生的速度;为人工边界点(x,y)处反射P波产生的速度;
S2-9、将步骤S2-8获取的位移为us(t')的SV波以α'角入射时人工边界点(x,y)的自由波场位移及速度带入公式
得到SV波入射时人工边界产生相应自由场位移所需要的力FB1';其中uB'为边界节点处的自由场位移向量,uB'=[uB'vB']T,uB'(x,y,t')∈uB',vB'(x,y,t')∈vB';为自由场速度向量,
步骤S3的具体方法包括以下子步骤:
S3-1、以平面波传播方向ξ和传播方向的法线方向η建立坐标系(ξ,η);根据公式
获取入射角为α的入射P波对应的应力σB1;其中σξ为局部坐标系中平面波传播方向的应力;ση为局部坐标系中平面波传播方向的法线向应力;G为剪切模量;λ'为拉梅常数;τyx1=τxy1;
根据公式
获取反射角为α的反射P波对应的应力σB2;其中τyx2=τxy2;
根据公式
获取反射角为β的反射SV波对应的应力σB3;其中τξη为P波入射时局部坐标系中平面波传播方向的剪切应力;τyx3=τxy3;
S3-2、根据公式
FB2=σBnAB
σB=σB1+σB2+σB3
获取P波以α角斜入射时自由场运动在人工边界上产生的应力FB2;其中AB为边界节点的作用面积;n为边界法线方向余弦向量,在左人工边界上任意一点(0,y),0≤y≤H时,n=[-10]T;在下人工边界上任意一点(x,0),0≤x≤L时,n=[0 -1]T;在右人工边界任意一点(L,y),0≤y≤H时,n=[1 0]T;
S3-3、根据公式
获取入射角为α'的入射SV波对应的作用应力σB1';其中τξη'为SV波入射时局部坐标系中平面波传播方向的剪切应力;τyx1'=τxy1';
根据公式
获取反射角为α'的反射SV波对应的作用应力σB2';其中τyx2'=τxy2';
根据公式
获取反射角为β'的反射P波对应的作用应力σB3';其中σξ'为局部坐标系中平面波传播方向的应力;ση'为局部坐标系中平面波传播方向的法线向应力;τyx3′=τxy3′;
S3-4、根据公式
FB2'=σB'nAB
σB′=σB1′+σB2′+σB3′
获取SV波以α'角斜入射时自由场运动在人工边界上产生的应力FB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81027.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