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纤组的除尘、监测、送料一体化的设备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680981.1 | 申请日: | 2019-07-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718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4 |
| 发明(设计)人: | 朱先勇;肖雄;宋政来;焦保国;贾帅;闫佳钰;黄磊;弋翔宇;刘传喜;李城龙;张哲;何从旺;谢良稳;刘明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 主分类号: | B65G23/06 | 分类号: | B65G23/06;B65G43/08;B65G47/22;B08B5/02 |
| 代理公司: | 吉林长春新纪元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100 | 代理人: | 王怡敏 |
| 地址: | 130000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主体框架 送料 传送机构 光纤组 除尘 视觉识别机构 监测 工作台面 均匀吹风 压紧机构 料盘 自动化 机械制造领域 压紧固定板 灰尘清理 一体化 智能化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纤组的除尘、监测、送料一体化的设备,属于机械制造领域。包括主体框架、均匀吹风机构、传送机构、料盘、压紧机构、视觉识别机构,所述均匀吹风机构固定于主体框架的工作台面边缘,所述传送机构固定于主体框架的工作台面中间,所述料盘放置于传送机构上随着运动,所述压紧机构固定于主体框架的压紧固定板一侧,所述视觉识别机构固定于主体框架的型材中上部。优点在于:结构简单可靠,实现自动化除尘、监测、送料。实现了自动灰尘清理、光纤组表面质量的监测、送料三大功能,提高了处理质量,实现了自动化,智能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光纤组的除尘、监测、送料一体化的设备。
背景技术
光纤传像元件,是一种性能优异的光电成像元件,被广泛应用于军事、刑侦、夜视、航天、医疗等领域。但目前,生产光纤传像元件的关键过程,如光学纤维的拉制、除尘和排板等主要操作过程,均由人工操作完成。目前,企业的除灰与排版方式就是采用人工操作完成,效率低,耗时高,成本高。亟待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纤组的除尘、监测、送料一体化的设备,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结构简单可靠,实现自动化除尘、监测、送料,实现了自动化的同时也提高了产品质量,为之后工位的排版过程提供了充分的准备。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光纤组的除尘、监测、送料一体化的设备,包括主体框架1、均匀吹风机构2、传送机构3、料盘4、压紧机构5、视觉识别机构6,所述均匀吹风机构2固定于主体框架1的工作台面13边缘,所述传送机构3固定于主体框架1的工作台面13中间,所述料盘4放置于传送机构3上随着运动,所述压紧机构5固定于主体框架1的压紧固定板12一侧,所述视觉识别机构6固定于主体框架1的型材14中上部。
所述的主体框架1是:上顶板11固定在型材14上,压紧固定板12固定在型材14内侧,工作台面13固定在型材14中部,底脚15固定在型材14底部,使主体框架1整体固定在地面上。
所述的均匀吹风机构2是:风机固定座25固定在工作台面13上,风机24固定在风机固定座25上,支撑杆22固定在工作台面13上;在风机固定座25前面,摆动出风口21通过连接件连接在支撑杆22上部,随着驱动装置进行摆动,摆动出风口21的进风端通过传风软管23与风机24相连。
所述的传送机构3是:传送带固定板31固定在型材14中部,电机37固定在工作台面13下面,皮带轮35通过皮带36与电机37连接,所述电机37通过皮带36带动皮带轮35运动;皮带轮35与主动齿轮34同轴,主动齿轮34中轴固定在型材14中部靠近电机端,从动齿轮32中轴固定在型材14中部远离电机端,所述皮带轮35与主动齿轮34同轴一起运动;齿形带33与主动齿轮34、从动齿轮32啮合,所述主动齿轮34和从动齿轮32一起带动齿形带33运动。
所述的料盘4是:光纤组41由若干根六棱柱光纤排列组成,料盘4上表面具有若干个V型凹槽,使六棱柱光纤棱朝下排列在V型凹槽上。
所述的压紧机构5是:气缸A52通过气缸固定座A51固定在压紧固定板12上,所述气缸A52绕气缸固定座A51转动;气缸A52与压板59通过气缸连接件A54连接,所述气缸连接件A54绕压板59转动,所述压板59与压板基座A53连接,所述压板59绕压板基座A53转动;气缸B56通过气缸固定座B55固定在压紧固定板12上,所述气缸B56绕气缸固定座B55转动;气缸B56与压板59通过气缸连接件B58连接,所述气缸连接件B58绕压板59转动,所述压板59与压板基座B57连接,所述压板59绕压板基座B57转动;所述气缸A52和气缸B56伸缩,通过气缸连接件A54和气缸连接件B58带动压板59绕压板基座A53和压板基座B57转动,实现按压功能;所述压板59前端的压头呈三棱柱形状,压头表面贴有软材料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8098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