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层间改性方法及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679053.3 | 申请日: | 2019-07-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1361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5 |
| 发明(设计)人: | 段瑛涛;孔凡忠;荣辉;王智文;栗娜;敬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J5/04 | 分类号: | C08J5/04;C08L63/00;C08L61/06;C08L79/04;C08K3/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创嘉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47 | 代理人: | 耿超 |
| 地址: | 10130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纤维 增强 复合材料 改性 方法 | ||
1.一种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层间改性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S1.将二元纳米复合增强相浆料与基体树脂混合,得到第一混合料;所述二元纳米复合增强相浆料含有氧化石墨烯、氧化炭黑和有机溶剂;所述二元纳米复合增强相中,相对于1重量份的所述氧化石墨烯,所述氧化炭黑的用量为0.1~0.5重量份;
S2.除去所述第一混合料中的有机溶剂,并与固化剂混合,得到第二混合料;
S3.将所述第二混合料涂覆在至少两层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子层板的表面,然后将所述至少两层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子层板叠层并进行热压固化,得到层间改性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其中,相对于1~4重量份的所述二元纳米复合增强相,所述基体树脂的用量为64~66重量份,所述固化剂的用量为32~33重量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元纳米复合增强相中,相对于1重量份的所述氧化石墨烯,所述氧化炭黑的用量为0.2~0.3重量份;
所述氧化石墨烯为薄片状,薄片尺寸为0.5~2.0μm,薄片厚度为1~5nm,含有1~5层氧化石墨烯;所述氧化炭黑的直径为50~100nm,纯度不小于99.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相对于2~3重量份的所述二元纳米复合增强相,所述基体树脂的用量为64.6~65.4重量份,所述固化剂的用量为32.4~32.6重量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混合料的涂覆厚度为0.025~0.10mm。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溶剂包括二甲基甲酰胺、丙酮、四氢呋喃和N-甲基吡咯烷酮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基体树脂包括环氧树脂、酚醛树脂和氰酸酯树脂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固化剂包括聚酰胺650和/或聚酰胺固化剂EPIKURE 3140A;所述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包括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陶瓷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和亚麻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中的至少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裁剪成目标形状,得到裁剪后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将8~16层所述裁剪后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叠层,得到所述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子层板,所述8~16层裁剪后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纤维方向保持一致。
7.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将涂棒和所述第二混合料加热至40~60℃,然后再进行步骤S3的操作。
8.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第二混合料的涂覆量,预先调整涂棒和所述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子层板的距离,然后再进行步骤S3的操作。
9.由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得到的层间改性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层间改性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层间改性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I型层间断裂韧性值为0.34~0.46KJ/m2,Ⅱ型层间断裂韧性值为1.75~2.50KJ/m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79053.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