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吊具锁紧自动检测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78851.4 | 申请日: | 2019-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363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2 |
发明(设计)人: | 仇云杰;蔡兴旺;刘学;王国连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长虹机械设计院有限公司;江苏长虹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C13/16 | 分类号: | B66C13/16;B66C13/12;B66C15/06;B66C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冠和权律师事务所 11399 | 代理人: | 崔征 |
地址: | 224000 江苏省盐***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滑架 上下移动 吊具 上下伸缩气缸 水平伸缩气缸 动检测装置 底部框架 固定设置 车身 水平移动滑轨 压力传感器 上表面 伸缩端 滑轨 支托 自动锁紧装置 控制组件 锁紧 检测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吊具锁紧自动检测装置,包括:底部框架,在底部框架上设置有水平移动滑轨;水平伸缩气缸组件,固定设置在底部框架上;水平移动滑架,设置在水平移动滑轨上,与水平伸缩气缸组件的伸缩端连接,在水平移动滑架上设置有上下移动滑轨;上下伸缩气缸组件,固定设置在水平移动滑架上;上下移动滑架,设置在上下移动滑轨上,与上下伸缩气缸组件的伸缩端连接;车身支托,固定设置在上下移动滑架的上表面;压力传感器,设置在车身支托上表面;控制组件,分别与水平伸缩气缸组件、上下伸缩气缸组件和压力传感器连接。本吊具锁紧自动检测装置,实现检测经过自动锁紧装置后的吊具与车身之间是否已经锁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涂装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吊具锁紧自动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汽车销量已连续三年居全球第一。据著名经济学家、清华大学教授魏杰预测,从现在起到2020年,我国汽车的产销量每年将会有两位数的增长率。自2009年起,国产汽车的销量一直领先于进口品牌。在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形势下,用高性价比的国产设备替代价格昂贵的进口设备也成了提高国产汽车市场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加上国内人力资源成本的迅速上升、老产品智能化控制程度低等原因,迫使国内的汽车制造企业改造升级。此外近几年载货车、专用车、农用车和工程机械的市场需求也在逐年上升。
但我国汽车工业核心装备和关键零部件依赖进口的局面并没有因此而改观。据调查,目前国产汽车生产设备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至少落后10年以上。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设备的可持续利用率低,进口设备的寿命超过国产设备寿命3倍以上;二是精度差,进口设备精度常常是国产设备精度10倍以上;三是智能化水平低,国产汽车生产设备依然需要大量人工操作,产品的智能化程度和可靠性不高,且占地面积大、耗能及污染严重。
目前国内汽车涂装生产线主要采用单轨小车悬挂输送机,因此车组也是单轨小车组形式,以车组形式爱单轨行走轨道运行。该形式在前处理进件前需要进行车身的转接工作。目前比较常用的转接方式为将车身置于滑橇上,通过滚床输送系统由焊装转移到涂装车间转接到前处理吊具之上。因为车身在进前处理电泳时需要进行摆动,这就需要吊具将车身牢牢锁住使之不摆动掉落。我们可以知道,在一些使用时间比较长,结构较落后的前处理系统上是使用人工扳动吊具上的锁紧装置对吊具进行锁紧并对锁紧程度进行检测的。但是使用人工锁紧会严重影响车身的转接速度,并且会出现工人漏锁紧的风险,同时会大大增加企业的用工成本。
目前前处理单轨小车输送系统已经出现了多种自动锁紧装置实现车身的自动转接与自动锁紧功能。但是对于这种设备的自动锁紧功能我们都需要一种设备去检测它是否完成了锁紧动作,锁紧是否牢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吊具锁紧自动检测装置,实现检测经过自动锁紧装置后的吊具与车身之间是否已经锁紧。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吊具锁紧自动检测装置,包括:
底部框架,在所述底部框架上设置有水平移动滑轨;
水平伸缩气缸组件,固定设置在所述底部框架上;
水平移动滑架,设置在所述水平移动滑轨上,与所述水平伸缩气缸组件的伸缩端连接,在所述水平移动滑架上设置有上下移动滑轨;
上下伸缩气缸组件,固定设置在所述水平移动滑架上;
上下移动滑架,设置在所述上下移动滑轨上,与所述上下伸缩气缸组件的伸缩端连接;
车身支托,固定设置在所述上下移动滑架的上表面;
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车身支托与所述上下移动滑架上表面之间;
控制组件,分别与所述水平伸缩气缸组件、上下伸缩气缸组件和压力传感器连接。
可选的,车身支托采用牛筋板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长虹机械设计院有限公司;江苏长虹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长虹机械设计院有限公司;江苏长虹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7885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