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木材用平面稳定抛光装置及使用方法及其装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674124.0 | 申请日: | 2019-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7015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8 |
发明(设计)人: | 钟世禄;闫小星;祁忆青;吕九芳;徐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林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24B29/06 | 分类号: | B24B29/06;B24B41/06;B24B47/22;B24B41/02;B24B1/00 |
代理公司: | 常州佰业腾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1 | 代理人: | 胡丽华 |
地址: | 210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木材 平面 稳定 抛光 装置 使用方法 及其 装配 方法 | ||
1.一种木材用平面稳定抛光装置,包括底板(1)、中间板(2)和顶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顶部固定安装有底座(4),所述底板(1)顶部的四角位置均设置有伸缩杆A(5);
所述中间板(2)的底部与底座(4)的顶部固定连接;
所述顶板(3)设置在操作板(7)的上方,且顶板(3)的底部与伸缩杆A(5)的输出端固定连接;
所述中间板(2)顶部的四角位置均固定插接有限位杆(6),所述限位杆(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操作板(7),所述限位杆(6)的表面活动套接有插接板(8);
所述插接板(8)的底部通过弹簧(9)与中间板(2)的顶部活动连接,所述插接板(8)的表面开设有限位槽(11),所述限位槽(11)内固定套接有限位块A(12),所述限位槽(11)内活动插接有插针机构(13),所述插接板(8)的四角位置被伸缩杆A(5)的输出端贯穿;
所述顶板(3)还包括抛光轮(18),所述抛光轮(18)活动套接在抛光通槽(14)内,所述抛光轮(18)侧表面的中部活动套接有限位环(19),所述限位环(19)的侧面固定设置有限位耳(20),所述限位耳(20)与伸缩杆B(17)的一端活动套接,所述抛光轮(18)的顶部固定设置有按压把手环(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木材用平面稳定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板(7)的表面开设有限位通孔(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木材用平面稳定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针机构(13)包括针柱(1301),所述针柱(1301)活动插接在限位槽(11)内,所述针柱(130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与限位块A(12)相配合的限位块B(1302),所述限位块B(1302)活动套接在限位槽(11)内,所述针柱(1301)的另一端贯穿限位通孔(10)并延伸至操作板(7)上方,所述针柱(130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旋钮(1303),所述旋钮(130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垫(1304),所述限位垫(1304)固定套接在针柱(1301)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木材用平面稳定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垫(1304)的直径大于限位通孔(10)的直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木材用平面稳定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3)表面开设有抛光通槽(14),所述抛光通槽(14)的顶部与底部均为与外部相通的开口,所述抛光通槽(14)内壁四角位置的侧面均开设有活动通槽(15),所述活动通槽(15)内固定插接有活动轴(16),所述活动轴(16)的表面活动套接有伸缩杆B(17),所述伸缩杆B(17)活动套接在抛光通槽(14)内。
6.一种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木材用平面稳定抛光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木质板材平放至操作板(7)的顶部;
步骤2:取合适量的插针机构(13),将其投入木质板材的边沿所对最近位置的限位通孔(10)内,使针柱(1301)端头的限位块B(1302)进入限位槽(11),旋转旋钮(1303),使得限位块B(1302)与限位块A(12)相互卡接;
步骤3:伸缩杆A(5)收缩,致使顶板(3)及抛光轮(18)位置下降,直至顶板(3)的四角位置与插接板(8)的四角位置贴合并推动插接板(8)下移,插接板(8)带动插针机构(13)下移,当限位垫(1304)与木质板材的顶部贴合并将木质板材与操作板(7)压紧时,伸缩杆A(5)停止下移,此时抛光轮(18)的顶部底部与木质板材顶部贴合;
步骤4:手动握住按压把手环(21),对木质板材表面进行抛光;
步骤5:手动抛光完成,伸缩杆A(5)上移,插接板(8)因弹簧(9)的作用力上移,直至顶板(3)与插接板(8)不再搭接,此时旋转旋钮(1303)可将插针机构(13)取下,将抛光好的木质板材取下,完成整个抛光流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林业大学,未经南京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74124.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