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空气源热泵的蓄热式余热回收系统及其工艺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673809.3 | 申请日: | 2019-07-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4106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2 |
| 发明(设计)人: | 张振;彭燕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帝广机电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5B29/00 | 分类号: | F25B29/00;F28D20/00;A01G9/24;A01K1/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01600 上海市松***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空气 源热泵 蓄热 余热 回收 系统 及其 工艺 | ||
本发明涉及空气源利用技术领域,其公开了基于空气源热泵的蓄热式余热回收系统及其工艺,解决了目前对空间内供热和供冷需要24h持续耗费大量电能的技术问题,包括以下模块,制冷制热设备模块,制冷制热设备模块具有散热口和散冷口,散热口散出热介质,散冷口散出冷介质;蓄冷回收装置模块,蓄冷回收装置模块和散冷口联通,对散冷口散出冷介质中的冷量进行存储;蓄热回收装置模块,蓄热回收装置模块和散热口联通,对散热口散出热介质中的热量进行存储。根据以上技术方案,通过蓄热式余热回收系统将空气源热泵在夜间开启时产生的热源、冷源存储起来,待白天的时候进行释放,从而达到降低用电成本和充分利用夜间电能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源利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基于空气源热泵的蓄热式余热回收系统及其工艺。
背景技术
空气源热泵是一种工业设备,其具有两个出口,即散热口和散冷口。空气源热泵是现有设备,通过电能、氟利昂介质和压缩机进行实现能量的交替变化。
由于白天的电费比较高,夜间的电费比较低,夜间电费低的目的是鼓励用电用户在夜间用电,由于发电厂发出的大部分电量是不能够存储的,因此,电管局鼓励工业场所在夜间用电,并将夜间用电的用电成本降低,因此,在夜间用电就非常的划算。同时,也能够有效利用发电厂在夜间发电的电量,提高电能的利用率,是环境友好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
目前,为了对大棚或其他房间、空间内提供冷源、热源,空气源热泵的使用方法主要是,让空气源热泵在白天和夜晚均工作,以24h对大棚内或房间、空间内提供冷源、热源,即冬天(环境温度低)需要提供热源,夏天(环境温度高)需要提供冷源。从而,整个供热、供冷的需要持续耗费大量的电能,使用成本非常高,且电能的使用较为浪费。
其中,热源、冷源是指热介质和冷介质,包括热空气、热水、冷空气和冷水等等。
发明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对空间内供热和供冷需要24h持续耗费大量电能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第一目的旨在提供基于空气源热泵的蓄热式余热回收系统,通过蓄热式余热回收系统将空气源热泵在夜间开启时产生的热源、冷源存储起来,待白天的时候进行释放,从而达到降低用电成本和充分利用夜间电能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基于空气源热泵的蓄热式余热回收系统,包括以下模块:
制冷制热设备模块,制冷制热设备模块具有散热口和散冷口,散热口散出热介质,散冷口散出冷介质;
蓄冷回收装置模块,蓄冷回收装置模块和散冷口联通,对散冷口散出冷介质中的冷量进行存储;
蓄热回收装置模块,蓄热回收装置模块和散热口联通,对散热口散出热介质中的热量进行存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蓄热式余热回收系统将空气源热泵在夜间开启时产生的热源、冷源存储起来, 蓄冷回收装置模块用于将冷源回收起来,蓄热回收装置模块用于将热源回收起来,在白天的时候进行释放,从而达到降低用电成本和充分利用夜间电能的目的,提高整个社会对电能的利用率。
如:白天电能利用率90%,夜间电能利用率30%,整体的电能利用率平均为60%;如果在夜间进行用电,提高夜间用电的利用率至50%,从而整体的电能利用率平均为70%,从而有效的提高的电能利用率,对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很大的贡献。
利用上述的蓄热式余热回收系统开发的产品,且基于空气源热泵开发的一套蓄热(冷)式散热(冷)器产品,能够将夜间空气源热泵制得的热源和冷源进行储存,然后在白天进行释放,将设备用电时间保持在夜间,其能量储存,在白天释放,所以大大节约了用电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帝广机电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帝广机电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7380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半导体装置及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
- 下一篇:电容单元及其制造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