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车联网的智慧城市停车管理方法、存储介质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0673397.3 | 申请日: | 2019-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1536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0 |
发明(设计)人: | 沈睦生;纪奎彬;肖伟;王晓锋;陈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凯达尔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B15/02 | 分类号: | G07B1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联网 智慧 城市 停车 管理 方法 存储 介质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城市车辆管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车联网的智慧城市停车管理方法、存储介质及系统,包括:在地图上标记车位坐标,连续标记多个相邻的车位坐标;获取车载终端的车辆坐标,开放车联网数据读取接口,读取距离车辆坐标最近的至少三个车位坐标,关闭车联网数据读取接口车联网与停车计费平台数据连接,计算车辆坐标与读取的车位坐标之间的重合度,若重合度位于预先设定的坐标重合区间,则进行停车计费;若重合度跳出预先设定的坐标重合区间,则暂停停车计费并停车结算;多个车位坐标与车辆坐标之间能形成不同的矢量数据,矢量数据有距离数据相比能提高判断的准确性,让车主无需用手机操作APP,直接通过车联网实现城市停车计费服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城市车辆管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基于车联网的智慧城市停车管理方法、存储介质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城市汽车保有量逐年成倍提高,道路承载能力和停车资源停车能力面临严峻挑战,城市道路交通指挥和停车管理的工作日趋复杂。尤其是路边停车导致随意停放、违章停放、停车纠纷、无人看管、停车治安等诸多问题。如何拓展和挖掘城市的停车资源,解决停车问题或者是让停车过程更加简单、便捷是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鉴于路边停车的开放式管理特点,因此,现有的路边停车需要用户自助完成停放车辆的计费与付费。通常是由用户通过扫描运营方预先固定设置的二维码或通过APP而登录平台页面后,再进行车牌号输入以开启停车计费服务,或者在进行自助付费之前先进行身份验证,而后用户输入车牌后再跳转到缴费页面以供进行在线缴费,整个过程需要进行多次手动操作,因而比较繁琐且操作不够快捷。同时,现在很多汽车上都实现了车联网,而基于安全性的考虑,车联网一般用于导航、娱乐等服务,很少会涉及到金融领域,由于是城市停车计费服务,因此将车联网与城市停车计费服务联动起来成为了一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的汽车车联网没有与城市停车计费服务联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目的一提供一种基于车联网的智慧城市停车管理方法,其具有车主可通过车联网实现城市停车计费服务的优点。本发明目的二提供一种基于车联网的智慧城市停车管理存储介质,其具有车主可通过车联网实现城市停车计费服务的优点。本发明目的三提供一种基于车联网的智慧城市停车管理系统,其具有车主可通过车联网实现城市停车计费服务的优点。
为实现目的一,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车联网的智慧城市停车管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地图上标记车位坐标,连续标记多个相邻的所述车位坐标;
获取车载终端的车辆坐标,开放车联网数据读取接口,读取距离所述车辆坐标最近的至少三个所述车位坐标,关闭车联网数据读取接口;
车联网与停车计费平台数据连接,计算所述车辆坐标与读取的所述车位坐标之间的重合度,若重合度位于预先设定的坐标重合区间,则进行停车计费;若重合度跳出预先设定的坐标重合区间,则暂停停车计费并停车结算;
按照预先设定的结算周期在停车结算后对停车计费的数额清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车联网内预设车位坐标,车联网通过车载终端获取车辆坐标,使用车辆坐标与多个车位坐标之间的重合度进行判断停车计费,而多个车位坐标与车辆坐标之间能形成不同的矢量数据,矢量数据有距离数据相比能提高判断的准确性,让车主无需用手机操作APP,直接通过车联网实现城市停车计费服务。
进一步的,所述重合度的计算步骤为:
读取到的所述车位坐标为:A、B以及C,所述车辆坐标为S;
分别计算出S与A、S与B以及S与C之间的矢量U、V以及W;
重合度为U、V以及W的平方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凯达尔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凯达尔科技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7339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