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LNG冷能利用的多联产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672930.4 | 申请日: | 2019-07-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8662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9 |
| 发明(设计)人: | 戴义平;郑少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 主分类号: | F17D3/01 | 分类号: | F17D3/01 |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范巍 |
| 地址: | 710049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lng 利用 联产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LNG冷能利用的多联产系统,包括:换热器A,用于输入LNG,用于输出一次升温后的天然气;换热器B,用于输出二次升温后的天然气,用于输出降温后的冷冻室用冷媒工质;冷凝器A,用于输出液化后的低温发电及制冰用冷媒工质;换热器C,用于输出气化后的低温发电用冷媒工质;透平A,用于实现低温发电;冷凝器B,用于输出液化后的低温发电及制冷用冷媒工质;蒸发器,实现低温制冷,用于输出一次升温后的低温发电及制冷用冷媒工质;换热器E,用于输出二次升温后的低温发电及制冷用冷媒工质,用于输出降温后的制冷用冷媒工质;透平C,用于实现低温发电。本发明的系统,可实现LNG冷能梯级利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LNG冷能利用技术领域,涉及新能源发电多联产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LNG冷能利用的多联产系统。
背景技术
全球液化天然气(Liquefied Natural Gas,LNG)工业的发展于上世纪70年代,最先在日本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且已实现工业化。LNG消费量年增长量维持在2.5%左右,进入21世纪后,一次能源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全球范围内LNG消费增长率维持在4%~5%左右。LNG冷能利用主要分为直接应用和间接应用两种方式。现如今根据这两种应用方式,LNG冷能应用领域包括深冷空气分离、低温发电、制造干冰、低温粉碎工艺、低温制冷、海水淡化、制冰工艺、低温冷库、污水污染物治理等多个领域,且这些工艺均已实现工业化程度。但是,在工业化生产过程中LNG的冷能未能得到合理的利用,LNG的冷能利用未能依据冷量的品质进行合理的梯级利用,造成LNG大量冷能的浪费。
综上,亟需一种新的基于LNG冷能利用的多联产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LNG冷能利用的多联产系统,以解决上述存在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本发明中,依据冷量的品质可实现LNG冷能梯级利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LNG大量冷能的浪费。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一种基于LNG冷能利用的多联产系统,包括:
换热器A,用于输入LNG,用于输入待降温的低温粉碎用冷媒工质,用于输出一次升温后的天然气,用于输出降温后的低温粉碎用冷媒工质;
换热器B,用于输入所述换热器A输出的一次升温后的天然气,用于输入待降温的冷冻室用冷媒工质,用于输出二次升温后的天然气,用于输出降温后的冷冻室用冷媒工质;
冷凝器A,用于输入所述换热器B输出的二次升温后的天然气,用于输入待降温的低温发电及制冰用冷媒工质,用于输出三次升温后的天然气,用于输出液化后的低温发电及制冰用冷媒工质;
换热器C,用于输入所述冷凝器A输出的液化后的低温发电用冷媒工质,用于输入待降温的制冰工艺用冷媒工质,用于输出气化后的低温发电用冷媒工质,用于输出降温后的制冰工艺用冷媒工质;
透平A,用于输入所述换热器C输出的气化后的低温发电及制冰用冷媒工质,实现低温发电;用于输出待降温的低温发电及制冰用冷媒工质;
冷凝器B,用于输入所述换热器B输出的二次升温后的天然气,用于输入待降温的低温发电及制冷用冷媒工质,用于输出四次升温后的天然气,用于输出液化后的低温发电及制冷用冷媒工质;
蒸发器,用于输入所述冷凝器B输出的液化后的低温发电及制冷用冷媒工质,实现低温制冷,用于输出一次升温后的低温发电及制冷用冷媒工质;
换热器E,用于输入所述蒸发器输出的一次升温后的低温发电及制冷用冷媒工质,用于输入待降温的制冷用冷媒工质,用于输出二次升温后的低温发电及制冷用冷媒工质,用于输出降温后的制冷用冷媒工质;
透平C,用于输入所述换热器E输出的二次升温后的低温发电及制冷用冷媒工质,实现低温发电;用于输出待降温的低温发电及制冷用冷媒工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7293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