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斜指换能器的可变间距微结构的制备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672645.2 | 申请日: | 2019-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879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7 |
发明(设计)人: | 汪延成;许诚瑶;梅德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B29C64/124 | 分类号: | B29C64/124;B29C64/307;B29C64/321;B33Y30/00;B33Y40/00;H03B5/32;H03H9/02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林超 |
地址: | 31005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斜指换能器 可变 间距 微结构 制备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斜指换能器的可变间距微结构的制备装置及方法。铌酸锂晶片上有一对斜指电极,中央布置有玻璃液槽;液态光敏预聚物置于玻璃液槽内;UV固化灯置于铌酸锂晶片下方。两个斜指换能器上加振幅变化、具有相位差且相位差变化的激励信号,两侧激励信号产生的声表面波叠加到液态光敏预聚物,形成峰谷高度变化/峰线谷线变化的可调变间距微阵列结构,通过紫外光照射使其固化成形。本发明能实现快速、可调控地制造微阵列结构,具有操作简便、生产效率高、结构可调控等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成形方法及成形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斜指换能器的可变间距微结构的制备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图案化微阵列结构成形方法和工艺是微制造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在生物医学、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图案化微阵列结构可以被用于化学物质检测、药物筛选等,使得化学反应处于一定程度上可控的微环境中,保证反应的特异性;此外,表面的微阵列形貌能产生较大的摩擦力,因此适用于作为一般微小构件的外表层,如仿生皮肤的外表层。
目前,图案化微阵列结构的制造主要可分为模具成形法和无模成形法两类。模具成形法需要采用模具或者掩膜,光刻法和软光刻法是两种典型的模具成形法。光刻法采用特定波长光照下会发生化学反应的光刻胶,在掩模板的遮挡下,光照以使未遮挡部分曝光并发生反应,然后去除相应区域上的材料的加工过程。软光刻法是指采用柔性材料制造成软光刻所需的特定形状的柔性印章、模具或者掩模,再利用该柔性印章、模具或掩模进行微观结构的加工或复制的工艺。模具成形法使用单一模具或者掩模只能制造一种微结构,不能改变所制造的微结构的样式,当所需制造的图案化微阵列结构发生改变的时候,就必须设计全新的光刻模具或者柔性模具,制造周期长,灵活性比较低。
无模成形法包括超精密微机械制造技术、增材制造技术等。超精密微机械制造技术是利用微型化的加工设备对工件进行加工的方法,如微铣床、微车床等。这种方法跟宏观的机械加工设备操作方法相同,但是这种微制造技术对微制造设备要求较高,生产周期长,生产效率低。增材制造技术,如喷墨打印法、光固化打印法等,喷头的热效应或紫外光照射对材料的性能存在一定程度的损伤,并且增材制造技术的制造精度较低,难以满足高精度应用场合的需求。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斜指换能器的可变间距微结构的制备装置及方法。特定的叠加信号在斜指电极的不同位置产生不同波长的声表面波,声表面波在铌酸锂晶片表面传播,以瑞利角进入液态光敏预聚物内产生特定驻波声场,并在液态光敏预聚物表面形成对应微阵列结构,结构稳定后通过紫外光照射使其固化成形,从而实现可变间距微结构的制备。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一种基于斜指换能器的可变间距微结构的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
装置包括铌酸锂晶片、叉指电极、玻璃液槽和UV固化灯,在铌酸锂晶片上表面的两侧光刻有一对叉指电极,在铌酸锂晶片上表面的中间布置有玻璃液槽,玻璃液槽中有液态光敏预聚物,UV固化灯置于玻璃液槽正下方,一对叉指电极对称布置在玻璃液槽的两侧;所述的叉指电极为斜指电极,斜指电极为由两个手指形电极交叉交错布置构成,手指形电极的每根电极指的指宽、相邻电极指之间的间隙统一均从一侧的手指形电极到另一侧的手指形电极由细到粗逐渐变化;斜指电极与铌酸锂晶片构成声表面波斜指换能器,信号发生器的输出通道与声表面波斜指换能器的两个斜指电极相连;通过信号发生器向两侧的两个斜指电极施加不同频率的激励信号时,在不同指宽所在位置产生不同波长的声表面波。
所述的玻璃液槽底面胶结于铌酸锂晶片中央。
所述的斜指电极包括上层100nm金和下层20nm钛,金和钛通过光刻和物理气相沉积的方法在铌酸锂晶片上形成。
所述的玻璃液槽为无底玻璃液槽,通过玻璃底面与铌酸锂晶片胶结,玻璃液槽的整体宽度大于等于声表面波斜指换能器的声孔径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7264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造形装置和造形方法
- 下一篇:一种光固化胶片3D打印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