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重金属废水处理剂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672026.3 | 申请日: | 2019-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5569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1 |
发明(设计)人: | 曾霖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1/62 | 分类号: | C02F1/62;C02F1/28;C02F1/30;C02F101/20;C02F101/22;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 | 代理人: | 吴秉中 |
地址: | 316100 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重金属 废水处理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关于废水处理领域,特别是关于一种重金属废水处理剂及其应用,所述重金属废水处理剂处于干燥状态时包括占据所述处理剂如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0.01~15.0wt%的羧化二氧化钛与85.0~99.99wt%的含零价铁的多孔陶瓷颗粒;所述重金属废水处理剂具有多个直径在20nm至约70nm之间的微孔;所述多个微孔的至少50%具有30~50nm的直径;所述重金属废水处理剂是颗粒形式,颗粒的外径范围是0.1~5mm。重金属废水处理剂制备方法简单,结构稳定,内部组分充分结合,可在多种因素的协同作用下对多种重金属离子起到较强的吸附作用,同时还可催化降解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废水处理领域,特别是关于一种重金属废水处理剂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废水常指工业废水,包括生产废水、生产污水及冷却水,是指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和废液,其中含有随水流失的工业生产用料、中间产物、副产品以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工业废水种类繁多,成分复杂。例如电解盐工业废水中含有汞,重金属冶炼工业废水含铅、镉等各种金属,电镀工业废水中含氰化物和铬等各种重金属,石油炼制工业废水中含酚,农药制造工业废水中含各种农药等。由于工业废水中常含有多种有毒物质,污染环境对人类健康有很大危害,因此要开发综合利用,化害为利,并根据废水中污染物成分和浓度,采取相应的净化措施进行处置后,才可排放。造成的污染主要有:有机需氧物质污染,化学毒物污染,无机固体悬浮物污染,重金属污染,酸污染,碱污染,植物营养物质污染,热污染,病原体污染等。许多污染物有颜色、臭味或易生泡沫,因此工业废水常呈现使人厌恶的外观,造成水体大面积污染,直接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和健康,因此控制工业废水尤为重要。
现有的污水处理技术按照原理可分为物理法、化学法、物理化学法和生物法,物理法是通过物理作用,以分离、回收废水中不溶解的呈悬浮状态污染物质,常用的有重力分离法、离心分离法、过滤法等。化学处理法即向污水中投加某种化学物质,利用化学反应来分离、回收污水中的污染物质,常用的有化学沉淀法、混凝法、中和法、氧化还原法等;物理化学法即利用物理化学作用去除废水中的污染物质,主要有吸附法、离子交换法、膜分离法、萃取法等;生物处理法即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使废水中呈溶液、胶体以及微细悬浮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质转化为稳定、无害的物质,可分为好氧生物处理法和厌氧生物处理法。而这些方法或多或少都存在着去除效果不稳定、容易产生二次污染和处理成本高等缺点,因此,如何选择一种合理、有效、实用的去除重金属离子的处理剂及其处理方法是目前普遍面临的难题。
以上背景技术内容的公开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发明的发明构思及技术方案,其并不必然属于本专利申请的现有技术,在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上述内容在本专利申请的申请日已经公开的情况下,上述背景技术不应当用于评价本申请的新颖性和创造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重金属废水处理剂及其应用,重金属废水处理剂制备方法简单,结构稳定,内部组分充分结合,可在多种因素的协同作用下对多种重金属离子起到较强的吸附作用,同时还可催化降解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
本发明公开的主题的目的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进行阐述并且清楚表明,并且将通过实践本发明所公开的主题来了解。通过书面描述及其权利要求以及附图中特别指出的组合物和方法,将实现和获得本发明公开主题的其他优点。
根据本发明公开的主题的一个方面,公开了一种重金属废水处理剂,所述重金属废水处理剂处于干燥状态下时包括占据所述处理剂如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
-0.01~15.0wt%的羧化二氧化钛;
-85.0~99.99wt%的含零价铁的多孔陶瓷颗粒。
在一些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重金属废水处理剂还可包括占据所述处理剂重量0.05~2.5wt%的SiO2。
在一些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重金属废水处理剂具有多个直径在20~70nm之间的微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海洋大学,未经浙江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7202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