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油气分离器及压缩机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671207.4 | 申请日: | 2019-07-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132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9 |
| 发明(设计)人: | 赵逸;阙沛祯;翟元彬;苗旺;马舒院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4B39/04 | 分类号: | F04B39/04 |
| 代理公司: | 11372 北京聿宏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吴大建;何娇<国际申请>=<国际公布>= |
| 地址: | 519000 广东省珠***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油气分离器 润滑油 储液罐 滤网 气态冷媒 完全分离 排出 压缩机技术领域 吸热 冷媒气体 液态冷媒 混合气 排气管 排气口 卸油孔 冷媒 下沿 蒸发 流出 流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油气分离器,涉及压缩机技术领域,其用于解决润滑油与气态冷媒的不能完全分离的问题。本发明的油气分离器,包括储液罐,油气分离器中的润滑油及冷媒混合气经过滤网被过滤分离,分离后的润滑油存在储液罐的下方,而冷媒气体会则从油气分离器的排气口被排出;并且经过滤网后润滑油会在重力的作用下沿滤网向储液罐的底部流动,并最终从油气分离器下方的卸油孔流出,而液态冷媒会随着吸热蒸发从排气管排出,从而实现了润滑油与气态冷媒的完全分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压缩机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油气分离器及压缩机。
背景技术
传统压缩机在运行过程中,特别是当排气温度较低工况下及低温启动等工况下,压缩机内冷媒多为液态,润滑油与液态冷媒互溶后随排气一同被带出压缩机,造成压缩机下腔油池油位下降,吸油管无法从油池中吸取润滑油,压缩机泵体磨损,降低可靠性。随排气一同排出的润滑油会导致冷媒在系统中换热率下降,制冷效果降低,能效降低。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中国专利CN201821344664.X的专利公开了一种上腔加挡油板压缩机,但是方案存在以下两个问题,其一是这种挡油板设计只能解决部分油气分离问题,没有真正把油和制冷剂气体分开,因此气液分离效率有限;其二是分离出的油只是随意从挡油板四周孔流下,沿定子切边回到下腔,但在过程中油会再次与制冷剂气体混合带走。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油气分离器及压缩机,其用于解决润滑油与气态冷媒的不能完全分离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油气分离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油气分离器中的润滑油及冷媒混合气经过滤网被过滤分离,分离后的润滑油存在储液罐的下方,而冷媒气体会则从油气分离器的排气口被排出;并且经过滤网后润滑油会在重力的作用下沿滤网向储液罐的底部流动,并最终从油气分离器下方的卸油孔流出,而液态冷媒会随着吸热蒸发从排气管排出,从而实现了润滑油与气态冷媒的完全分离。
(2)由于卸油孔上连接的回油管均伸入压缩机下腔油池中,因此能够维持压缩机底部油池的深度,保证吸油管始终浸在油池中,从而使泵体运行时供油充足,减少泵体零件磨损,提高气密性,增强了压缩机可靠性。
附图说明
在下文中将基于实施例并参考附图来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描述。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油气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在A-A处的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滤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压缩机的主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压缩机的主视图。
在图中,相同的构件由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附图标记:
1-上盖,2-分液器,3-电机转子组件,4-电机定子组件,5-壳体,6-压缩机下腔油池,7-下盖,8-压缩机上腔,9-电机定子切边,11-泵体组件;
10-油气分离器;101-进气管,102-滤网,103-卸油孔,104-回油管,105-排气管,106-储液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7120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