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高速纹影的超声速分离区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69996.8 | 申请日: | 2019-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2349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1 |
发明(设计)人: | 甘甜;吴云;金迪;宋慧敏;贾敏;梁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9/06 | 分类号: | G01M9/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51 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高速 超声速 分离 测量 装置 测量方法 | ||
1.一种超声速分离区产生装置,包括扩张段1、扩张段法兰2、超声速喷管3、实验舱4、真空舱6、真空泵组7;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缩拐角流动测试模型5;风洞进口为大气环境;所述超声速分离区产生装置从前往后依次是扩张段1、扩张段法兰2、超声速喷管3、实验舱4,压缩拐角流动测试模型5和真空舱6;
扩张段1,其为本领域惯用的扩张段结构,大气从扩张段1进入所述超声速分离区产生装置;
扩张段法兰2,其实际属于扩张段1,用于将扩张段1的两部分连接在一起;通过在扩张段法兰2处加装膜片作为风洞启动开关;
超声速喷管3,其对经由扩张段1进入的大气进行加速并输出;
实验舱4,其为封闭的空腔结构,左、右两端面开通孔,超声速喷管出口200从左端面通孔伸入到实验舱4中,位于真空舱6左端的扩压器从右端面通孔伸入到实验舱4中,左右两个通孔接缝处均密封;实验舱4接受来自超声速喷管3的气流,在实验舱4中的压缩拐角流动测试模型5附近产生实验所需来流条件;
压缩拐角流动测试模型5,其被放置于实验舱4中,包括平板模型201,安装在平板模型201后端上侧的斜坡202,和用于支承平板模型201的支承底座203;
真空舱6;在风洞实验前,其用于形成真空环境;
真空泵组7,在风洞实验前,真空泵组7用于为真空舱6形成真空环境;
除压缩拐角流动测试模型5之外,上述各部件的组成、结构、位置、连接方式为本领域惯用技术;为保证整个装置的气密性,对各个接口及螺纹孔进行密封处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声速分离区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实验舱4为封闭的圆柱体结构,该圆柱体横向放置,左、右两个端面开圆孔,超声速喷管出口200从左端面圆孔伸入到实验舱4中,位于真空舱6左端的扩压器从右端面圆孔伸入到实验舱4中。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声速分离区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承底座203为所有能够支承住斜坡202的支撑架形状,平板模型201水平放置在支承底座203上面;支承底座203的高度以平板模型201处于实验舱4中超声速喷管3的出口中心位置为准,平板模型201前端可以伸入超声速喷管3的出口,与其零间距,或者保持较小间距。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超声速分离区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为方便变换斜坡202的角度,将压缩拐角流动测试模型5设计为可拆卸结构,保证平板模型201、斜坡202和支承底座203之间能够拆卸,即,斜坡202易于从平板模型201上拆卸下来,平板模型201易于从支承底座203上拆卸下来;另外,支承底座203制作成部分可拆卸或不可拆卸一体化结构。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超声速分离区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承底座203高度范围在1080mm~1280mm;平板模型201总长度在220~600mm范围内,宽度范围在50~160mm;斜坡202高度范围在10~30mm,斜坡角度范围为10°~30°。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超声速分离区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承底座203高度为1180mm;平板模型201总长度为440mm,宽度为110mm;斜坡202高度为20mm,斜坡角度选取20°、22°、24°、26°、28°、30°共六种角度进行更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69996.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