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白芨药材加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69269.1 | 申请日: | 2019-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1244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1 |
发明(设计)人: | 宋崇瑜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部县黑竹林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
主分类号: | A61K36/898 | 分类号: | A61K36/898;A23N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373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白芨 药材 加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白芨药材加工方法,包括步骤:白芨采收;白芨茎块清洗,冲洗表面泥土,置入温水中,并按体积比温水:酒精=1000:3加入52%vol的白酒,浸泡后取出晾干,去须去皮;白芨切片,将去皮去须的白芨块茎熟化,晾凉后切片;切片粉碎,将白芨切片用热风烘干,进行微粒粉化;分离提取,在微粒化后的白芨粉中加入纯净水搅和均匀,使用超声波处理30分钟,再进行加热再提取,提取结束后分离渣液,渣料重复提取3次以上;提取液浓缩,将各次提取的料液进行混合浓缩并水解,将水解液进行脱色处理,最后离心分离出上清液;真空冻干,将上清液冷冻,使水分升华,再经高压灭菌制得白芨粉。本方法可最大限度地保存白芨块茎中的胶质成分,生物活性高,纯度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白芨药材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白芨药材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白芨是一味中药材。据《药典》记载:白芨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用于咯血吐血,外伤出血,溃疡肿毒,皮肤破裂;肺结核咯血,溃疡病出血。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白芨具有抗菌、抗肿瘤、抗溃疡等作用[2-6],除在医药领域具有其他药物不可替代的作用之外,还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烟草工业、化工行业等,其用途广泛。因其无可替代的神奇疗效和广泛的用途导致了白芨的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市场主要依靠野生资源进行供应,导致白芨野生资源破坏严重。中国植物物种信息数据库将其列为国家重点野生植物名录。为满足庞大的市场需求,利用组织培养种球建设规范化白芨种植基地是解决白芨市场供需矛盾唯一出路。而今,白芨经过种子无菌萌发获得白芨组织培养种茎的技术已经成熟,白芨组织培养种茎移栽大田技术也得到突破,白芨已经步入开展规模化人工种植之路。中药材属于特殊商品,种植采收后的产地初加工技术直接关系到后续的贮藏和临床应用效果,影响着药材的质量,是药材发展产业链中重要环节。白芨在产地加工中,药农根据自己的加工习惯和销售需求,有的直接烘干或晒干,有的随意的蒸或煮后干燥,有的去皮,有的不去皮等,导致白芨的质量参差不齐,从而影响白芨的药用效果。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白芨药材加工方法。
本发明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白芨药材加工方法,包括步骤:
1)白芨采收,在九月份到十一月份期间,观察白芨的地上茎叶的生长情况,在地上茎叶枯黄后进行采收,采收时,使用尖锄在离植株35厘米的位置逐渐向植株根系方向挖土,挖出白芨茎块;
2)白芨茎块清洗,将采收的白芨装入箩筐中,然后置入溪流的激流处冲洗白芨表面的泥土,然后置入35~38℃的温水中,并按体积比温水:酒精=1000:3加入52%vol的白酒,浸泡2小时后取出晾干,然后使用去须去皮装置对晾干的白芨块茎进行去须去皮;
3)白芨切片,将去皮去须的白芨块茎置入60℃的微波气氛中熟化5~6分钟,取出晾凉后进行切片;
4)切片粉碎,将白芨切片在62~65℃的温度下用热风烘干,然后进行微粒粉化;
5)分离提取,按照质量比1:30的比例,在微粒化后的白芨粉中加入纯净水搅和均匀,然后使用280~300W的超声波处理30分钟,再进行加热再提取,提取时间80~90分钟,提取温度100~110℃,提取结束后分离渣液,渣料重复提取3次以上;
6)提取液浓缩,将各次提取的料液进行混合浓缩,并水浴到温度为46℃左右,然后加入2.2~2.5%的蛋白酶进行水解1~1.5小时,然后将水解液进行脱色处理,最后离心分离出上清液;
7)真空冻干,将上清液置入冷冻干燥机物料盘内,在真空度为-38~-45Pa、温度为-30℃的条件下冷冻48小时,使水分升华,再经高压灭菌制得白芨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部县黑竹林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未经南部县黑竹林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6926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