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共组装表位疫苗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669138.3 | 申请日: | 2019-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3935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1 |
发明(设计)人: | 宋会娟;王伟伟;张闯年;黄平升;孔德领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K39/385 | 分类号: | A61K39/385;A61K39/00;A61K39/395;A61P35/00;A61P37/02;C07K1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理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33 | 代理人: | 刘岩 |
地址: | 300192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组装 疫苗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组装、共组装表位疫苗及其应用,通过共价键键合包括T细胞表位和B细胞表位的表位肽和小分子多肽载体,在水溶液中自组装,调整浓度,通过多肽自组装形成纳米结构,再由键合不同表位肽的含有抗原表位的多肽序列在水溶液中的共组装形成纳米结构制备的表位疫苗以及其在制备/预防肿瘤中的应用,从而保护多肽,并改变表位多肽的存在形式,增强表位多肽被抗原提呈细胞的识别与摄取,提高免疫原性,最终提高表位疫苗的细胞免疫应答和肿瘤免疫治疗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特别涉及自组装表位疫苗及多表位共组装多价疫苗和应用。
背景技术
表位疫苗相对传统疫苗拥有较多优势,其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克服传统疫苗造成的毒力恢复或散毒带来的安全性问题。另外表位疫苗本身无毒、稳定,符合未来疫苗发展的方向。
在各种分子中,用表达于肿瘤细胞表面的肿瘤抗原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CTL)表位肽刺激机体,可以产生抗原特异性的CTL细胞,从而参与肿瘤免疫应答,其机理在于用CTL表位肽刺激机体后,可引起抗原特异性的CTL细胞的克隆增殖,而CD8+CTL是目前认为抗肿瘤免疫的主要效应细胞,其向胞外释放穿孔素、细胞溶解素等物质或通过细胞表面的死亡受体(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家族的成员,包括FAS)等溶解(即杀灭)靶细胞,同时亦可分泌IFN-γ等细胞因子间接杀伤肿瘤细胞,为杀伤肿瘤创造一个良好的微环境。
基于肿瘤抗原某表位的多肽疫苗已成为当今肿瘤免疫治疗的重要研究领域。但这类疫苗在体内半衰期短,不易被抗原呈递细胞(Antigen-presenting cells,APCs)摄取,且难以进入APC胞内I型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I)抗原呈递途径,故不能有效激发Th1、CTL保护性免疫应答,表现为弱免疫原性,不能满足肿瘤免疫治疗的要求。
为了增加CTL应答的强度,发挥抗肿瘤疗效,就必须借助一定的载体才能发挥免疫作用。少量报道表明,将表位肽负载到纳米载体(脂质体、聚合物纳米粒)中或键合到其它分子上,可以保护多肽在机体内稳定存在而免被降解,并帮助多肽分子被抗原呈递细胞识别,从而增强细胞或体液免疫反应。
多表位疫苗(Multi-epitope vaccine)是指同时携带多个目标抗原相关以及辅助性T细胞表位的疫苗。与传统疫苗相比,多表位疫苗有很多优势:多表位疫苗能被多种遗传背景的MHC分子识别、结合,从而得到高效的递呈;在细胞免疫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有效地应对病原微生物的变异和免疫反应中的诸多不利因素。
发明内容
本发明通过提供一种新的表位疫苗,可以与抗肿瘤治疗中有效的另外一种或几种药物联合使用,表现出治疗的协同作用,显著提高生存率和治愈率。
本发明一种共组装表位疫苗,由键合不同表位肽的含有抗原表位的多肽序列在水溶液中的共组装体,所述含有抗原表位的多肽序列为包括T细胞表位和B细胞表位的表位肽以共价键与小分子多肽载体连接。
进一步,包括T细胞表位和B细胞表位的表位肽通过酰胺键、氨基酸序列或二硫键作为连接基团以共价键与小分子多肽载体连接。
进一步,所述不同表位肽的含有抗原表位的多肽序列摩尔比为1:1。
进一步,共组装表位疫苗为纳米溶液或水凝胶。
本发明另一种解决方式是提供一种自组装表位疫苗由包括T细胞表位和B细胞表位的表位肽以共价键与小分子多肽载体连接形成的含有抗原表位的多肽序列在水溶液中的自组装体,所述自组装表位疫苗的形态为纳米溶液或水凝胶。
进一步,包括T细胞表位和B细胞表位的表位肽通过酰胺键、氨基酸序列或二硫键作为连接基团以共价键与小分子多肽载体连接。
进一步,包括T细胞表位和B细胞表位的表位肽与小分子多肽载体的摩尔比为1~3: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未经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6913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