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中药防治脚气外擦药液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668853.5 | 申请日: | 2019-07-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6803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8 |
| 发明(设计)人: | 黄秀娴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秀娴 |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8 | 分类号: | A61K36/9068;A61P17/00;A61P31/10;A61K35/62;A61K35/646;A61K35/64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18133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药 防治 脚气 药液 | ||
一种中药防治脚气外擦药液,涉及外用中成药。将经过粉碎处理的按配方份量的杨柳树皮、辣椒、花椒、胡椒、大蒜、生姜、三七、防风、大黄、黄柏、蒲黄、甘草、石斛、乳香、赤芍、独活、羌活、白芷、当归、威灵仙、川芎、马钱子、桂枝、没药、杏仁、牛膝、细辛、肉桂、牡丹皮、红花、小茴香、骨碎补、透骨草、马鞭草、伸筋草、青风藤、淫羊藿、肉苁蓉、灵芝、及刺五加,以及按配方份量的地龙、蜈蚣及全蝎浸泡于白酒中且密封,取其药汁为药。本药对脚部出现真菌感染、糜烂、渗液,脓疱、趾腹和趾侧水疱的病况,有治疗作用,总有效率达98.1%。迅速见效,有即刻止痒的疗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外用中成药,尤其涉及一种治脚气药液能起到即刻消肿止痒的一种中药防治脚气外擦药液。
背景技术
足癣(俗名脚气),系真菌感染引起,其皮肤损害往往是先单侧(即单脚)发生,数周或数月后才感染到对侧。水疱主要出现在趾腹和趾侧,最常见于三四趾间,足底亦可出现小水疱,可逐渐融合成大疱。脚气的皮肤损害有一特点,即边界清楚,可逐渐向外扩展。因病情发展或搔抓,可出现糜烂、渗液,甚或细菌感染,出现脓疱等。
脚气是由致病性真菌引起的足部皮肤病,具有传染性。脚气在全世界广为流行,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更为普遍。在我国,脚气的发病率也相当高。人的足底和趾间没有皮脂腺,从而缺乏抑制皮肤丝状真菌的脂肪酸,生理防御机能较差,而这些部位的皮肤汗腺却很丰富,出汗比较多,加之空气流通性差、局部潮湿温暖,有利于丝状真菌的生长。此外,足底部位皮肤角质层较厚,角质层中的角蛋白是真菌的丰富营养物质,有利于真菌的生长。
妇女在妊娠期间,由于内分泌的变化,引起皮肤抵抗真菌感染的能力下降,易患脚气。肥胖者因趾间潮湿,汗液浸渍易患脚气。足部皮肤受外伤,破坏了皮肤的防御功能,也是诱发脚气的因素之一。糖尿病患者由于缺乏胰岛素导致物质代谢紊乱,皮肤含糖量增加导致抵抗力下降,也易患脚气。滥用抗生素,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等,使皮肤正常菌群失调,也会增加脚气的易感性。
临床表现为脚趾间起水疱、脱皮或皮肤发白湿软,也可出现糜烂或皮肤增厚、粗糙、开裂,并可蔓延至足跖及边缘,剧痒。可伴局部化脓、红肿、疼痛,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甚至形成小腿丹毒及蜂窝组织炎等继发感染。由于用手抓痒处,常传染至手而发生手癣(鹅掌风)。真菌在指(趾)甲上生长,则成甲癣(灰指甲)。真菌喜爱潮湿温暖的环境,夏季天热多汗,穿胶鞋、尼龙袜者更是为真菌提供了温床;冬季病情多好转,表现为皮肤开裂。有以下几种类型:
脚气是一种慢性感染,真菌寄生角质层中生长繁殖,需长期用药才能彻底去除。因此,脚气的症状缓解后,仍需坚持用药,皮肤的代谢周期为28天左右,用药时间一定要坚持四周以上。最好进行真菌检查及培养,连续三星期都是阴性才算治愈。
不是没有治脚气特效药,也不是脚气太顽固,而是传统治疗方法有缺陷。因为靠吃药擦药膏,达不到立马止痒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及市场需求,提供一种对,尤其对脚气病有迅速止痒疗效的外用药,一种中药防治脚气外擦药液。
为了实现上述任务,本发明一种中药防治脚气外擦药液,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秀娴,未经黄秀娴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6885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花样机的换模装置
- 下一篇:移动手机人流量数据可视化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