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板簧测试装置及板簧测试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68564.5 | 申请日: | 2019-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6231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2 |
发明(设计)人: | 牛玉芹;王启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3/00 | 分类号: | G01M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创嘉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47 | 代理人: | 吴国栋 |
地址: | 102206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测试 装置 方法 | ||
本公开涉及一种板簧测试装置和板簧测试方法,其中,板簧测试装置包括支撑机构,用于安装板簧的两端以悬置板簧;压力机构,用于向板簧的板面施压;以及测量系统,用于获取预设的测量点的坐标,以在压力机构向板簧施压的过程中获取测量点的轨迹,其中,测量点形成在板簧上或与板簧固定连接的辅架上。首先将板簧的两端安装在支撑机构上,使板簧悬置,在压力机构向板簧施压的过程中,通过测量系统获取测量点在不同压力下的坐标,将采用本公开的测量装置测量板簧所得的测量结果与采用理论分析所得的测量结果作比对,对理论分析方法进行改进,进一步完善模拟分析方法的精准度,以实现对板簧设计分析的精准校核,缩短项目的开发周期。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测试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板簧测试装置及板簧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板簧是由多片弹簧钢叠加组合而成的板状弹簧。板簧通常应用于车辆悬架中,其作用是把车架与车桥通过悬挂的形式连接在一起,承受车轮对车架的载荷冲击,消减车身的剧烈震动,保持车辆行驶的平稳性和对不同路况的适应性。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作图法或CAE运算分析的方法对板簧进行测试,获得特定工况下板簧的运动轨迹,然后应用于设计分析进行校核。但是,由于板簧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分析模型,通过作图法或CAE运算分析等理论方法所得的结果通常与板簧的实际情况存在偏差。由于理论分析的方法不成熟,得到的分析结果不可靠,这样,使得板簧的设计质量就无法保证,需要在车辆开发的后期对板簧做适应性调整,从而会延误项目的开发周期。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板簧测试装置和板簧测试方法,以解决相关技术中板簧的模拟分析不精准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板簧测试装置,包括:支撑机构,用于安装板簧的两端以悬置所述板簧;压力机构,用于向所述板簧的板面施压;以及测量系统,用于获取预设的测量点的坐标,以在所述压力机构向所述板簧施压的过程中获取所述测量点的轨迹,其中,所述测量点形成在所述板簧上或与所述板簧固定连接的辅架上。
可选地,包括用于与所述板簧固定连接的所述辅架,所述辅架包括能够安装在所述板簧的顶面上的底板和与所述底板成角度延伸的侧板,所述测量点形成在所述侧板上。
可选地,所述测量点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测量点对称设置在所述板簧的纵向中心线两侧。
可选地,所述支撑机构包括两个固定安装在水平面上的安装座,一个所述安装座通过销与所述板簧的一端安装,另一个所述安装座通过吊耳与所述板簧的另一端安装。
可选地,所述测量系统包括与所述支撑机构相对位置固定的第一拉线传感器和第二拉线传感器,所述第一拉线传感器、所述第二拉线传感器的线端分别能够与所述测量点连接,以使所述第一拉线传感器、所述第二拉线传感器以及所述测量点围成一个虚拟三角形。
根据本公开第二个方面,还提供一种板簧测试方法,该方法包括:将板簧的两端安装在支撑机构上以悬置所述板簧;获取预设的测量点的初始坐标;向所述板簧的板面施压;获取所述测量点的终点坐标,其中,所述测量点形成在所述板簧上或与所述板簧固定连接的辅架上。
可选地,与所述支撑机构相对位置固定地设置有第一拉线传感器和第二拉线传感器,所述第一拉线传感器、所述第二拉线传感器的线端分别能够与所述测量点连接,以使所述第一拉线传感器、所述第二拉线传感器以及所述测量点围成一个虚拟三角形,所述获取所述测量点的终点坐标的步骤包括:获取所述第一拉线传感器的第一出线孔与所述测量点连接而成的第一线段的距离、所述第二拉线传感器的第二出线孔与所述测量点连接而成的第二线段的距离以及所述第一出线孔与所述第二出线孔连接而成的第三线段的距离。
可选地,所述测量点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测量点对称设置在所述板簧的纵向中心线两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6856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