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裂缝中单颗粒SAPs膨胀率的测量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667083.2 | 申请日: | 2019-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1182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2 |
发明(设计)人: | 刘娟红;杨海涛;纪洪广;许鹏玉;周晓敏;张月征;由爽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科技大学;山东黄金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08 | 分类号: | G01N3/08;G01N23/046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智普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01 | 代理人: | 皋吉甫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裂缝 颗粒 saps 膨胀率 测量方法 | ||
本发明属于采用SAPs提高混凝土水密性和自愈合性能的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裂缝中单颗粒SAPs膨胀率的测量方法。首先向第一容器中注入水泥净浆,将单颗粒SAPs置于水泥净浆表面中央,在第一容器上粘贴第二容器,并浇筑水泥净浆,得到试样;通过荷载施加的方式使试样在单颗粒SAPs位置处断裂,将断裂后的试样置于第三容器中,在裂缝处插入垫隔件;用粘合剂将试样和第三溶剂粘结,在溶液中浸泡后进行μCT测试,通过三维重构获得裂缝中膨胀后单颗粒SAPs的体积。该方法简单有效,可用于研究混凝土中单颗粒SAPs的裂缝填充行为,也可用于研究混凝土组成、环境溶液性质和裂缝宽度对真实裂缝中单颗粒SAPs膨胀行为的影响。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泥混凝土领域,特别是采用SAPs提高混凝土水密性和自愈合性能的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裂缝中单颗粒SAPs膨胀率的测量方法。
背景技术
SAPs是一种能够快速吸水膨胀的有机材料,能够吸收相对自身质量数百倍的水。将SAPs与混凝土拌合时,SAPs能够在混凝土中吸水膨胀。当混凝土内部湿度降低时,SAPs收缩并在混凝土中留下初始孔洞,这些初始孔洞相当于宏观缺陷。当外部荷载较高时,裂缝沿初始孔洞扩展。当外部溶液进入混凝土时,裂缝表面SAPs遇水快速膨胀,并堵塞裂缝。在干湿交替环境中,SAPs在湿阶段吸收环境中的水分,在干阶段将水释放,从而促进SAPs周围未水化胶凝材料的水化和氢氧化钙的碳化,从而促进混凝土基体的愈合。SAPs的膨胀和混凝土基体的愈合均有助于降低开裂混凝土的水渗透性。裂缝中SAPs的膨胀率是影响含SAPs开裂混凝土水密性的关键因素;SAPs较大的膨胀率有助于促进混凝土裂缝的愈合。
专利1(公开号:CN109444391A)中公布了一种硬化水泥净浆中SAPs再膨胀率的测量方法,首先将硬质塑料管置于玻璃板上,将单颗粒SAPs置于容器管中央,然后浇筑已拌合好的水泥净浆;用胶带将硬化水泥净浆表面覆盖,仅暴露SAPs位置;随后将试样浸泡在测试溶液中。通过测定浸泡前后含SAPs试样的质量差,计算再膨胀后SAPs增加的体积,从而获得SAPs的再膨胀率。
专利2(公开号:CN109444390A)中公布了一种硬化水泥净浆中SAPs在人造裂缝中再膨胀率的测量方法。首先将容器管置于玻璃板上,将单颗粒SAPs置于容器管内部,然后浇筑水泥净浆;用胶带将硬化水泥净浆表面覆盖,仅暴露单颗粒SAPs位置;在试样表面放置透明玻璃片,用数根钢针将玻璃片和试样隔开;在试样四周注入少量胶水以粘结玻璃片和试样;随后取出钢针,得到人造裂缝。通过测定浸水后SAPs填充裂缝的面积,获得单颗粒SAPs的再膨胀率。
上述技术的不足在于:上述2个专利仅能计算SAPs的再膨胀率,而无法计算SAPs的膨胀率。专利1中SAPs部分与水泥接触,SAPs的膨胀未受到裂缝的约束;专利2中SAPs处于人造裂缝中。此人造裂缝具有平滑的表面,而真实裂缝的表面比较粗糙,且裂缝具有一定的弯曲率。此外,专利2中人造裂缝处于SAPs颗粒的一端,真实情况中裂缝可能在SAPs初始孔洞的任意位置扩展。不同的约束和裂缝状态必然影响裂缝中SAPs的膨胀行为,导致所计算的膨胀率失真。
发明内容
为弥补现有测试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评价裂缝中SAPs膨胀能力的参数——膨胀率η;并设计了测量η值的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裂缝中单颗粒SAPs膨胀率的测量方法,所述测量方法为:
S1)制备得到含有单颗粒SAPs的试样;
S2)通过荷载施加的方式使试样在单颗粒SAPs位置处断裂,在裂缝处插入垫隔件;在溶液中浸泡后,进行扫描测试,通过三维重构获得裂缝中膨胀后单颗粒SAPs的体积。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所述S1的具体步骤为:
S1.1)将拌制好的水泥净浆置于第一容器中;
S1.2)用分析天平称取一定质量的单颗粒SAPs,并置于所述第一容器的水泥净浆表面中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科技大学;山东黄金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科技大学;山东黄金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6708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