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磷铵化工废水的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666003.1 | 申请日: | 2019-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8278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发明(设计)人: | 王焕;邱根萍;奉向东;龚梅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格丰科技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C05B17/00;C02F101/10;C02F101/14;C02F101/16;C02F101/20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尹婷婷 |
地址: | 337000 江西省***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化工 废水 处理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磷铵化工废水的处理系统和处理方法。所述处理系统包括调节池,及与调节池依次连接的一级反应沉淀池,二级MAP沉淀池,三级反应沉淀池和并联吸附塔;以及和所述一级反应沉淀池连接的氟磷酸钙回收系统,和所述二级MAP沉淀池连接的MAP回收系统,和所述并联吸附塔连接的氨再生系统。经本发明处理系统处理后的磷铵化工废水能满足GB 15580‑2011《磷肥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要求,此外,一级沉淀反应生成的氟磷酸钙容易过滤,可以回用于磷肥生产,产生的磷酸铵镁可用于缓释肥,并联吸附塔内材料可采用复合再生液脱附+蒸汽气流的方式脱附再生,再生液用量少,再生效率高,再生液可返回调节池调节pH值,进一步减少整个流程对外排放,降低运行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保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磷铵化工废水的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在磷铵化肥生产中,目前多采用湿法磷酸工艺,该方法前端工艺大多采用强酸分解磷矿石,后端生产磷铵化肥时又用到大量的氨,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废水来源主要包括:各工艺过程中的废气洗涤水,工艺循环水,以及生产氟硅酸钠、冰晶石、氟化铝等副产品工艺中排放的废水。各工艺排放废水混杂一起后,导致此类废水成分复杂,不仅呈强酸性,还具有高浓度的氟、磷、氨氮、砷等污染物,且本身还有铁、铝、钠、钾、硅等杂质形成的各种盐类。
磷铵化工实行的是GB 15580-2011《磷肥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磷酸铵的排放限值,其中氟化物≤15mg/L,总磷≤20mg/L,氨氮≤15mg/L,总砷≤0.5mg/L,pH值6~9。
此类废水常规处理方法是直接用石灰把废水pH值调节至10以上,以除去其中大量磷酸根、氟离子和砷酸根。然而该方法不仅磷酸根、氟离子和砷酸根无法处理到排放限值,而且产生的沉淀物成分复杂,过滤性能极差,从而导致整体运行效果差,污泥后续处理成本极高,容易造成二次污染。
目前未见针对磷铵化工废水中磷、氟、砷以及氨氮污染物均能去除且达到排放标准的方法。
常规氨氮处理方法包括生物法,化学法,吹脱法等。由于此类废水中盐分太高,采用生物法处理其中氨氮时,由于微生物内外渗透压压差过大导致其微生物难以生长。再者,同样由于该类废水中盐分含量高,在盐效应影响下,折点加氯的方式不适用于高盐废水除氨氮;而采用磷酸铵镁沉淀法时,同样也很难把氨氮浓度降低到30mg/L以下。而常规吹脱法除氨氮多用于高浓度氨氮废水处理,且受温度影响很大,吹脱效率偏低,如需把氨氮浓度吹脱至15mg/L以下,需要采用汽提的方式且需要很长时间,整体能耗大,效率低。
发明内容
为解决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磷铵化工废水的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目的在于把磷铵化工排放的废水处理至满足GB 15580-2011《磷肥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要求。通过多级分段沉淀的方法,一级反应沉淀池中,通过氢氧化钙调节pH产生氟磷酸钙,去除大部分磷酸根和氟离子;二级MAP沉淀池通过加入镁盐后,以碱液调节pH值的形式,用磷酸铵镁沉淀法除去废水中的氨氮;三级反应沉淀池,加入铝盐和铁盐复配的絮凝剂,以生成砷酸铁、氟化铝及磷酸铝的形式,除去废水中的砷,以及残余低浓度氟化物和磷,同时回调pH值;并联吸附塔塔内填充沸石,沸石吸附废水中氨氮,以达到排放标准。沸石受水温影响小,吸附容量大,吸附后的沸石可通过脱附再生重复使用。用NaCl和NaOH复合再生液,对沸石吸附的氨氮进行脱附,之后再用蒸汽对沸石进行再生,再生液返回调节池用于pH值的调节。沸石吸附氨氮后采用复合再生液脱附+蒸汽气流再生的方式,再生液用量少,再生效率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磷铵化工废水的处理系统,所述处理系统包括调节池,及与调节池依次连接的一级反应沉淀池,二级MAP沉淀池,三级反应沉淀池和并联吸附塔;以及和所述一级反应沉淀池连接的氟磷酸钙回收系统,和所述二级MAP沉淀池连接的MAP回收系统,和所述并联吸附塔连接的氨再生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格丰科技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格丰科技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6600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内压式超滤净水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 下一篇:一种实验室废液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