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盐高COD废水的综合处理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665809.9 | 申请日: | 2019-07-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169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1 |
| 发明(设计)人: | 吴昊;陈越;周玲;张毛缓;陈建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一清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 代理公司: | 杭州君度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40 | 代理人: | 郑芳 |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杭州市杭州经济技术开发***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出水 高COD废水 综合处理 厌氧折流板反应器 混凝沉淀池 反应器 调节池 超声 高盐 电催化氧化装置 臭氧反应装置 吸附过滤装置 电催化氧化 电渗析脱盐 电渗析装置 反应器出水 耐盐微生物 污染物去除 出水水质 含盐废水 生化处理 稳定性强 高含盐 絮凝剂 臭氧 格栅 回用 外排 废水 达标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盐高COD废水的综合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废水经过格栅进入调节池,调节pH,调节池出水进入混凝沉淀池,加入絮凝剂进行混沉处理;(2)混凝沉淀池出水进入超声电催化氧化装置中进行处理;(3)超声电催化氧化出水进入电渗析装置进行处理;(4)经电渗析脱盐后淡水进入ABR厌氧折流板反应器进行处理;(5)ABR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出水进入BSBR反应器,BSBR反应器添加耐盐微生物强化含盐废水生化处理;(6)BSBR反应器出水进入臭氧反应装置进行处理;(7)臭氧出水经过吸附过滤装置,最终回用或外排。本发明具有工艺可靠且稳定性强,污染物去除率高,出水水质稳定达标等优点,适用于高含盐高COD废水的综合处理。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高盐高COD废水的综合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在化工、染料、印染、造纸等行业工艺工序中均会排放大量的高盐含量、高COD的废水,此类废水由于其盐含量高达1~25%,COD高达5000~100000mg/L,甚至更高,且废水成分复杂,或具有高毒性,直接排放到自然水体会对环境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害,而直接进入常用的生化系统进行处理,会对生化系统造成巨大的冲击,影响出水水质,造成微生物死亡。部分企业采用稀释生化的方法进行处理,此法往往需要消耗相当于废水体积几十倍的淡水,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淡水资源,而且还大幅度增加了废水的排放量,不符合国家的污染排放政策。而且经生化处理后,废水中的盐分仍然存在,后续处理工艺仍需进行浓缩脱盐处理,工艺流程复杂,水量大、经济成本高。部分企业先用多效蒸发脱盐的方法对高盐废水进行预处理,然后再通过生化法处理多效蒸发的冷凝水。用多效蒸发脱盐的方法对高盐废水进行预处理,最大的障碍是结晶析出的盐没有合适的出路,原因是结晶析出的盐中往往含有大量有机污染物,不能作为一般的工业盐使用,且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盐只能视为危险固体废物,必须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无害化处置,处置费用相当高。
针对高含盐、高浓度、难降解、可生化性差的有机废水,目前主要的处理方法是“预处理+生化法+深度处理”。传统的生化方法主要有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但其对低浓度的有机废水处理效果很好,但对高浓度难降解的有机废水需要多级串联才能达到较好的处理效果,工艺流程长,耐冲击负荷相对较差,处理功能受到一定的限制。加之废水中盐离子浓度很高,直接影响着废水生化处理系统微生物细胞内渗透压的稳定,极易引起细胞质壁分离而死亡,严重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导致生化处理效果大幅度降低。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工艺可靠且稳定性强、污染物去除率高、出水水质稳定达标的高盐高COD废水的综合处理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高盐高COD废水的综合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废水经过格栅进入调节池,调节pH,调节池出水进入混凝沉淀池,加入絮凝剂进行混沉处理;
(2)混凝沉淀池出水进入超声电催化氧化装置中进行处理;
(3)超声电催化氧化出水进入电渗析装置进行处理;
(4)经电渗析脱盐后淡水进入ABR厌氧折流板反应器进行处理;
(5)ABR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出水进入BSBR反应器,BSBR反应器添加耐盐微生物强化含盐废水生化处理;
(6)BSBR反应器出水进入臭氧反应装置进行处理;
(7)臭氧出水经过吸附过滤装置,最终回用或外排。
本发明采用混凝沉淀、超声电催化氧化、电渗析、ABR厌氧折流板反应器、BSBR反应器、臭氧反应装置、吸附处理后达到最终回用或外排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一清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一清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6580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