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全景图的单牙提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664757.3 | 申请日: | 2019-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1964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9 |
发明(设计)人: | 杨小宇;段巍;陈宇飞;张旗;林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T7/12 | 分类号: | G06T7/12;G06T7/136;G06T5/00;G06T1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律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1290 | 代理人: | 叶凤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全景 提取 方法 | ||
1.一种基于全景图的单牙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1,提取牙槽骨前景图;
步骤2,根据步骤1得到的牙槽骨前景图生成牙齿全景图;
步骤3,根据步骤2得到的牙齿全景图生成上下颌分离线;
步骤4,根据步骤2得到的牙齿全景图生成相邻牙齿分割线;
步骤5,使用步骤3得到的上下颌分离线与步骤4得到的相邻牙齿分割线将单牙从三维口腔CT中提取出来;
步骤6,对生成的三维单牙CT图像堆进行后处理;
其中各个步骤的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如步骤1所述的提取牙槽骨前景图,具体实施过程:
1.1.采集患者的原始三维口腔CT图像堆,计算三维口腔CT图像堆在轴向方向上的最大密度投影图;
1.2.使用大津算法(OTSU)计算步骤1.1中最大密度投影图的阈值,在阈值计算过程中需排除背景像素对阈值的干扰、影响;使用这个阈值对步骤1.1中最大密度投影图进行二值化操作,得到牙槽骨的掩模二值图像;
1.3.使用形态学关操作对步骤1.2中得到的牙槽骨的掩模二值图像进行处理,去除牙槽骨掩模图像中的噪点,得到二值的牙槽骨掩模图像;
1.4.将步骤1.3得到的二值牙槽骨掩模图像与步骤1.1得到的最大密度投影图进行AND操作,提取出最大密度投影图上的牙槽骨区域,得到牙槽骨前景图;
如步骤2所述的生成牙齿的全景图,具体实施过程:
2.1在步骤1最后得到的牙槽骨前景图上,人工在每个牙齿的牙冠部分选点,得到n个牙齿的牙冠点;
2.2使用n+1阶的贝塞尔样条,对步骤2.1选中的n个牙齿的牙冠点生成贝塞尔样条,作为拟合的牙弓曲线,并且得到所述牙弓曲线上每个拟合点的切线方向;
n阶贝塞尔样条曲线及其一阶微分公式为:
其中,bi,n(t)为伯恩斯坦系数,定义如公式(3)所示;t为控制向量;Pi为步骤2.1中选中的第i个牙齿牙冠点;n为选中的牙齿牙冠点总个数;
其中bi,n(t)为伯恩斯坦多项式,t为控制向量;n为牙齿牙冠点的个数,公式(3)中t与n的定义与公式(1)中的定义相同;
2.3将步骤2.2中拟合的牙弓曲线映射在步骤1.3中得到的二值牙槽骨掩模图像上,对映射后的牙弓曲线上的每一个点进行遍历;
2.3.1在映射的二值牙槽骨掩模图像中,计算每一点的法向在牙槽骨范围内的长度;
2.4选出步骤2.3最后得到的牙槽骨范围内,每个点法向最大的距离作为生成全景图法线扫描的最大距离;
2.5对每一层的原始三维口腔CT图像堆进行遍历;
2.5.1在每一层的CT二维图像上,将步骤2.2中拟合的牙弓曲线映射到该层图像上;
2.5.2对步骤2.5.1中映射的牙弓曲线上的每一个点进行遍历;
2.5.2.1对每一个点的法向进行像素遍历,遍历长度为步骤2.3中得到的生成全景图法线扫描的最大距离;
2.5.2.2将步骤2.5.2.1得到的法向遍历后的像素取最大值作为全景图上的一点;
2.5.3将步骤2.5.2最后得到的一个个点依次排列起来,得到全景图上的一行像素;
2.6将步骤2.5最后得到的一行行像素依次排列起来,得到最终生成的全景图;
如步骤3所述的生成上下颌分离线,具体实施过程:
3.1将步骤2最后得到的全景图使用全局直方图均衡的方法进行图像增强,得到增强后的全景图;
3.2将步骤2.1中人工在牙槽骨前景图选出的n个牙齿牙冠部分的点映射到步骤3.1中得到的增强后的全景图上,在全景图上映射为n个穿过牙齿中心的分割线;
3.3取步骤3.2中得到n个的分割线,遍历每一条分割线;
3.3.1依次取分割线上的像素值,计算分割线上像素值的波峰,得到两个像素值最大的波峰;
3.3.2计算步骤3.3.1中得到的这两个波峰位置的中间值,作为这一对上下牙的上下颌分界点;
3.4取步骤3.3最后得到的m个上下颌分界点,使用m+1阶贝塞尔样条对m个上下颌分界点进行拟合,得到上下颌分离线;
3.5当存在因智齿、坏牙造成对牙齿像素波峰的影响情况时,对步骤3.4中得到的上下颌分离线进行人工修正,得到最后的上下颌分离线;
如步骤4所述的生成相邻牙齿分割线,具体实施过程:
4.1人工将步骤2最后得到的全景图的范围缩小到只包含全部牙齿的最小范围;
4.2将步骤4.1中得到的全景图使用全局直方图均衡的方法进行图像增强,得到增强后的全景图;
4.3将步骤2.1中人工在牙槽骨前景图选出的牙齿牙冠部分的点映射到步骤4.2中得到增强后的全景图上,在全景图上映射为穿过牙齿中心的分割线,得到全景图上的分割线;
4.4以步骤4.3中得到的分割线为界,将步骤4.2中得到的全景图进行分段,得到若干段图像,每一段图像包含相邻牙齿的中间部分;
4.5遍历步骤4.4中得到的每一段图像;
4.5.1将步骤4.4中得到的每一段图像从上到下进行20均分,得到19条均分的分界线;
4.5.2遍历步骤4.5.1中得到的每一条分界线;
4.5.2.1取得分界线上的像素值,计算分割线上像素值的波谷;
4.5.2.2将步骤4.5.2.1中得到的分界线上像素值最小的波谷位置,作为这条分界线上相邻左右牙的分割点;
4.5.2.3计算这一条分界线上像素值的标准差,提供给步骤4.5.3进行聚类分类;
4.5.3剔除无意义分界点:
使用K-means算法对步骤4.5.2.3得到的这19条分界线上像素值的标准差进行聚类分类,取分类结果里标准差均值最小的那一类,将包含在这一类中的分界线所得到的相邻牙齿分割点从19个相邻左右牙齿的分割点中剔除,避免无意义分界点对左右相邻牙齿的分界线造成影响,得到最终的k个分割点,k≤19;
4.5.4使用k+1阶贝塞尔样条对步骤4.5.3中得到的每一段图像上k个相邻牙齿中间分割点进行拟合,得到这一段图像上的相邻牙齿分割线;
4.5.5将步骤4.5.4得到的这一段图像上的相邻牙齿分割线映射到步骤4.2中得到的增强的全景图上;
4.6当存在因智齿、坏牙造成对牙齿像素波峰的影响情况时,对步骤4.5最后得到的每对相邻牙齿分割线进行人工修正,得到最后的相邻牙齿分割线;
如步骤5所述的将单牙从三维口腔CT中提取出来,具体实施过程为:
5.1计算步骤3最后得到的上下颌分离线与步骤4最后得到的相邻牙齿分割线的交点,根据所述交点将上下颌分离线和相邻牙齿分割线进行划分,得到各个牙齿的分割线;
5.2用户选择所需单牙,得到该牙齿的轮廓线;
5.3根据步骤5.2轮廓线,计算这颗单牙的边框;
5.4将步骤5.3中得到的单牙边框映射回步骤1最后得到的牙槽骨前景图中,得到这个单牙在牙槽骨前景图上的限制位置;
5.5遍历三维口腔CT图像堆的每一层;
5.5.1将步骤2.2得到的牙弓曲线映射在每一层图像上;
5.5.2将步骤5.4得到的单牙在牙槽骨前景图上的限制位置映射到每一层图像上,将单牙的限制位置与步骤5.5.1中的牙弓曲线相对应,可以得到这一层图像上在单牙限制位置范围内的牙弓曲线;
5.5.3遍历这一层图像上步骤5.5.2得到的单牙限制范围内牙弓曲线上的每一点;
5.5.3.1对步骤5.5.3中的每一个点进行法向上的像素遍历,遍历长度为步骤2.3中得到的生成全景图法线扫描的最大距离;
5.5.3.2步骤5.5.3.1中每个点法向遍历所得到的一行像素构成三维单牙CT图像堆中一层图像中的一行像素;
5.5.4将步骤5.5.3最后得到的一行行像素依次排列起来,构成三维单牙CT图像堆的一层图像;
5.6将步骤5.5最后得到的一层层图像依次排列起来,构成三维单牙CT图像堆;
如步骤6所述的对步骤5最后生成的三维单牙CT图像堆进行后处理,去除相邻牙齿的影响,具体实施过程:
6.1沿冠面方向对步骤5最后得到的三维单牙CT图像堆进行每一层的遍历;
6.1.1将步骤5.2得到的牙齿轮廓线映射到每一层的图像上;
6.1.2将步骤6.1.2中每一层图像上的牙齿轮廓线进行封闭操作;
6.1.3将牙齿轮廓线内的像素值保留,而多边形外的像素值归零,避免相邻牙齿的干扰;
6.2步骤6.1操作后得到最终的三维单牙CT图像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64757.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