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联水杨醛缩3-氯-2-肼基吡啶席夫碱合成方法与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664646.2 | 申请日: | 2019-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9473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23 |
发明(设计)人: | 刘波;吴绵园;喻艳超;冯俊凯;由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213/77 | 分类号: | C07D213/77;C09K11/06;G01N21/6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8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杨 吡啶 席夫碱 合成 方法 应用 | ||
一种联水杨醛缩3‑氯‑2‑肼基吡啶席夫碱合成方法与应用,涉及一种5,5'‑二叔丁基‑2,2'‑二羟基联苯‑3,3'‑二甲醛缩3‑氯‑2‑肼基吡啶类席夫碱合成方法与应用。本发明构建一种新型C2轴对称联水杨醛‑3‑氯‑2‑肼基吡啶型席夫碱荧光探针并应用于锌离子检测。制备方法为:将联水杨醛溶液滴加到3‑氯‑2‑肼基吡啶溶液中,加热回流后析出固体,冷却,抽滤,洗涤后得到荧光探针。该探针在甲醇溶液中对锌离子检测,检测极限为6.05×10‑8mol/L,荧光强度增强34倍,在紫外灯365nm下即可观察到明显荧光变化,具有高灵敏度和高抗干扰性等优点。该荧光探针制备方法简便、收率高,在环境、生物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5,5'-二叔丁基-2,2'-二羟基联苯-3,3'-二甲醛缩3-氯-2-肼基吡啶席夫碱合成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锌是地壳中最常见的金属元素之一,它广泛存在于土壤、水体及多种食物中。近年来,随着各种人为因素的影响,例如采矿、废料燃烧及排放、钢铁加工等,使得自然界中锌离子的浓度正在逐年增加。过量的锌离子随着食物链的传递进入人体,会影响体内多种酶的作用,以及细胞的生长、代谢、繁殖等,从而引发生长迟缓、免疫缺陷、帕金森等多种疾病。因此,实现对锌离子的快速、准确检测,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常见的锌离子检测方法有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发射光谱法、电化学法、伏安法和荧光光谱法等。其中,荧光探针法因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操作简便、响应快、生物可适性强等优点而备受关注。在现有的锌离子荧光探针中,多是以香豆素、BODIPY、喹诺酮、蒽等为荧光基团设计的,但这些荧光探针合成步骤复杂、收率低,从而导致其实际应用性较差。
水杨醛席夫碱的合成方法简单,同时其结构中的C=N双键及-OH易与金属离子结合,形成稳定的六元环结构,因此,设计出具有较好荧光性能,同时能专一性识别某种金属离子,即可达到用水杨醛类席夫碱检测金属离子的目的。5,5'-二叔丁基-2,2'-二羟基联苯-3,3'-二甲醛是一类具有C2对称轴的联水杨醛,其被应用于手性配体、大环色素的合成中,但在荧光探针方面的应用未见报道。本文以5,5'-二叔丁基-2,2'-二羟基联苯-3,3'-二甲醛为荧光基团,与3-氯-2-肼基吡啶缩合后形成双席夫碱片段,这种结构具有多氮原子、多羟基结构,可快速与金属离子络合成稳定的环状结构,同时,结构中多叔丁基结构的存在,可大大提高荧光探针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性,为该荧光探针的广泛应用提供了有利条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设计并合成一种新型C2轴对称联水杨醛-3-氯-2-肼基吡啶席夫碱荧光探针并将其应用于锌离子分析检测中。
本发明联水杨醛缩3-氯-2-肼基吡啶席夫碱化合物的结构式如下:
上述联水杨醛缩3-氯-2-肼基吡啶席夫碱合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加热条件下将联水杨醛、3-氯-2-肼基吡啶分别溶解在不同种类的有机溶剂中;将联水杨醛的热溶液缓慢滴加至3-氯-2-肼基吡啶热溶液中,加热回流1h,析出固体,冷却,抽滤,用有机溶剂洗涤,干燥,得到荧光探针纯品。其中,联水杨醛与3-氯-2-肼基吡啶的摩尔比为1:2~3。
本发明合成联水杨醛缩3-氯-2-肼基吡啶席夫碱的合成反应式如下:
微量锌离子检测:取锌离子水溶液,将其连续滴加到浓度为2×10-5mol/L的荧光探针-甲醇溶液中,并测定体系荧光强度变化,绘制荧光强度与锌离子浓度线性关系。
进一步的,荧光探针与锌离子的摩尔比为1:2~3。
进一步的,检测体系中锌离子溶液的浓度为5μM、10μM、15μM、20μM、25μM、30μM、35μM、40μM、45μM、50μM、55μM、60μM、65μM、70μ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理工大学,未经哈尔滨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6464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