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耦合输出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电致发光器件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663913.4 | 申请日: | 2019-07-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831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7 |
| 发明(设计)人: | 王煦;罗佳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7D471/04 | 分类号: | C07D471/04;H01L51/54 |
| 代理公司: | 深圳翼盛智成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00 | 代理人: | 黄威 |
| 地址: | 430079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输出材料 光耦合 电致发光器件 光耦合输出层 长轴 制备 目标化合物 吸收波段 资金成本 有效地 折射率 平躺 桥连 蒸镀 节约 应用 | ||
1.一种光耦合输出材料,其特征在于,具有如下结构通式:
所述结构通式中,基团R1以及基团R2包括烷基、烷氧基、芳香基中的一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耦合输出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团R1包括如下分子结构式的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耦合输出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团R2包括如下分子结构式的一种:
4.一种制备方法,用来制作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耦合输出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制备中间体,所述中间体具有基团R2、萘以及邻菲啰啉结构;
将所述中间体以及含有基团R1的第一原料、催化剂、叔丁醇钠加入至三口烧瓶中,并用氩气进行抽换气;
加入除水甲苯至所述反应容器中,在温度为110℃~130℃条件下反应24h,冷却至室温后得到第一混合溶液;
将所述第一混合溶液导入180~220ml冰水中,并使用二氯甲烷萃取多次得到萃取液;
将所述萃取液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旋干,之后用200~300目的硅胶进行柱层析,并用淋洗液淋洗,得到所述光耦输出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制备所述中间体步骤中,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将3-(6-溴萘-2-基)-8-碘-1,10-菲咯啉、苯硼酸以及催化剂加入到施兰克瓶中,向所述施兰克瓶中通入氩气;
加入除氧甲苯、除氧乙醇以及除氧水至施兰克瓶中,在氩气保护下加热所述施兰克瓶,并在温度为70℃~90℃条件下反应24h,得到第二混合溶液;
将所述第二混合溶液用二氯甲烷萃取多次得到第一萃取液;
将所述第一萃取液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旋干,之后用200~300目的硅胶进行柱层析,并用淋洗液淋洗,得到所述中间体。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原料包括吩噁嗪、9,10-二氢-9,9-二甲基吖啶、3,6-二甲基咔唑;
所述第一原料与所述中间体的摩尔比为5:8~5:6;
所述催化剂包括醋酸钯和三叔丁基膦四氟硼酸盐;
所述醋酸钯与所述三叔丁基膦四氟硼酸盐的摩尔比为1:5~1:3。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3-(6-溴萘-2-基)-8-碘-1,10-菲咯啉与所述苯硼酸的摩尔比为10:9~10:5。
8.一种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耦合输出材料。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电极;
发光功能层,设于所述第一电极上;
第二电极,设于所述发光功能层上;
光耦合输出层,设于所述第二电极上,所述光耦合输出层所用材料包括所述光耦输出材料。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功能层包括
空穴注入层,设于所述第一电极上;
空穴传输层,设于所述空穴注入层所述第一电极的一侧;
电子阻挡层,设于所述空穴传输层远离所述空穴注入层的一侧;
发光层,设于所述电子阻挡层远离所述空穴传输层的一侧;
空穴阻挡层,设于所述发光层远离所述电子阻挡层的一侧;
电子传输层,设于所述空穴阻挡层远离所述发光层的一侧;
电子注入层,设于所述电子传输层远离所述空穴阻挡层的一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63913.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