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真空式集热器及集热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63728.5 | 申请日: | 2019-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549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5 |
发明(设计)人: | 孙鹏程;周旭;齐月松;谢榭;赵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S10/40 | 分类号: | F24S10/40;F24S10/70;F24S70/12;F24S50/80;F24S60/00;F24S90/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20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上通道 下通道 真空管 金属网状构件 集热器 真空式 连通 太阳能热利用技术 光热转换效率 真空管阵列 对流作用 空腔内部 阵列连接 能力强 储热 集热 排布 | ||
1.一种真空式集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真空管(1)、金属网状构件(2)、上通道(3)和下通道(4);
至少两个真空管(1)阵列排布在上通道(3)和下通道(4)之间,真空管(1)的一端与上通道(3)连通,另一端与下通道(4)连通;
至少两个金属网状构件(2)层叠阵列连接于真空管(1)空腔内部,具有储热和限制对流作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式集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网状构件(2)为钢丝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真空式集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钢丝网的丝线为中空管,中空管内部填充有吸热液体。
4.一种真空式集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真空管(1)、金属网状构件(2)、上通道(3)和下通道(4);
至少两个真空管(1)阵列排布在上通道(3)和下通道(4)之间,真空管(1)的一端与上通道(3)连通,另一端与下通道(4)连通;
至少两个金属网状构件(2)层叠阵列连接于真空管(1)空腔内部,具有可调节的储热和限制对流作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真空式集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网状构件(2)包括第一金属管板(21)和第二金属管板(22);
第一金属管板(21)和第二金属管板(22)均包括平行排列的金属管(211),平行排列的金属管(211)形成板状,金属管(211)具有管盖(212),管盖(212)与金属管(211)管壁之间通过转轴可转动连接,用于根据光照和温度的变化调节储热和限制对流作用;
第一金属管板(21)和第二金属管板(22)交替层叠排列,相邻管板的金属管排列方向相互交叉或垂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真空式集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网状构件(2)包括呈网状结构的金属片(23)和传动机构(24);
金属片(23)的一端与传动机构(24)连接,在传动机构(24)的带动下进行移动,用于根据光照和温度的变化调节储热和限制对流作用。
7.一种真空式集热器的集热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第一层金属网状构件(2)吸收透过真空管(1)管壁照射来的光线热量;
S2、第二层以上的金属网状构件(2)吸收透过真空管(1)管壁照射来的光线热量和透过上层金属网状构件(2)的孔隙照射来的光线热量;
S3、真空管(1)内部气体经加热后从上通道(3)或下通道(4)排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集热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S4、当光照较弱和/或温度较低时,管盖(212)关闭在金属管(211)上,使金属网状构件(2)的孔隙较大;
S5、当光照较强和/或温度较高时,管盖(212)绕转轴(213)转动打开一定角度,使金属网状构件(2)的孔隙较小。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集热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S6、当光照较弱和/或温度较低时,传动机构(24)驱动金属片(23)移动,使至少两个金属网状构件(2)的孔隙同轴排列;
S7、当光照较强和/或温度较高时,传动机构(24)驱动金属片(23)移动,使至少两个金属网状构件(2)的孔隙非同轴相错排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63728.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真空式集热系统及集热方法
- 下一篇:一种自旋转太阳能聚光溶液再生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