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鼠长链非编码lncRNA-lncMSTRG10078及其抵抗细胞损伤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663663.4 | 申请日: | 2019-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1193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发明(设计)人: | 王旭;袁宗辉;陆启荣;潘源虎;陈冬梅;陶燕飞;刘振利;彭大鹏;程古月;郝海红;谢书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5/113 | 分类号: | C12N15/113;C12N15/85;A61K31/7105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询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901 | 代理人: | 张海青 |
地址: | 430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鼠 长链非 编码 lncrna lncmstrg10078 及其 抵抗 细胞 损伤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鼠长链非编码lncRNA‑lncMSTRG10078及其抵抗细胞损伤的应用,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或具有与SEQ ID NO.190%以上序列同源性;本发明通过PCR证实了该序列的客观存在;克隆该序列全长转录本,构建pcDNA3.0‑lncMSTRG10078过表达载体,转染GH3细胞,结果表明过表达lncMSTRG10078能够显著调控线粒体呼吸链亚基、炎症和凋亡发生、以及代谢改变,从而抵抗细胞损伤作用;通过流式结果可以看出,过表达lncMSTRG10078能够显著的抑制活性氧(ROS)的产生以及细胞凋亡的发生,进一步的证实该序列可以增强细胞抵抗细胞损伤的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分子生物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大鼠长链非编码lncRNA-lncMSTRG10078及其抵抗细胞损伤的应用。
背景技术
lncRNA是一类转录本长度超过200nt的RNA分子,其缺乏特异完整的开放阅读框,不具有编码蛋白质的能力。根据lncRNA在基因组中的相对位置将其分为正义lncRNA、反义lncRNA、双向lncRNA、基因间lncRNA、基因内lncRNA 5类,这种位置关系对于推测lncRNA的生物学功能具有很大的帮助。根据功能将lncRNA分为信号分子、诱饵分子、引导分子和骨架分子等4类分子。这些lncRNA曾被认为是进化过程中累积的“垃圾序列”,是RNA聚合酶Ⅱ转录的副产物,不具有生物学功能,因而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随着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解开了lncRNA的神秘面纱,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lncRNA是一个具有多种功能的转录本。近年来的研究表明,lncRNA广泛参与到细胞分化发育、染色体沉默、基因组印记、染色质修饰、转录激活、转录干扰等多种重要的生物学过程。
细胞损伤主要体现在炎症、凋亡、代谢改变以及线粒体功能损伤等方面。ROS是细胞代谢的产物,作用于线粒体,会引起线粒体的损伤;由于细胞不能及时代谢处理ROS,导致ROS在细胞内大量积聚,引起细胞的功能紊乱,造成细胞损伤,最终导致细胞凋亡和CYP450代谢酶的改变。然而与编码蛋白质的mRNA相比,lncRNA的表达丰度很低,仍有大量的lncRNA未被证实和发现。因此,研究发现并鉴定新型的lncRNA,并研究其在抵抗细胞损伤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个大鼠长链非编码RNA-lncMSTRG10078及其在抵抗细胞损伤中的作用机制,进而应用该长链非编码RNA抵抗细胞损伤。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作为本发明的第一方面:
本发明提供一种大鼠长链非编码lncRNA,所述lncRNA为lncMSTRG10078,具有如SEQ ID NO.1所示的序列。
进一步地,所述大鼠长链非编码lncRNA序列还包括在SEQ ID NO.1所示的序列中添加、取代、插入或缺失一个或多个核苷酸而生成的突变体、等位基因或衍生物。
作为本发明的第二方面:
本发明提供一种真核过表达载体,含有上述的大鼠长链非编码lncRNA。
作为本发明的第三方面:
本发明提供上述的大鼠长链非编码lncRNA在抵抗细胞损伤中的应用。
以及,上述的真核过表达载体在在抵抗细胞损伤中的应用。
作为本发明的第四方面:
本发明提供一种抵抗细胞损伤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构建上述的大鼠长链非编码RNA的真核过表达载体;
(2)将真核过表达载体转染至细胞中,使大鼠长链非编码RNA的表达量增加。
本发明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农业大学,未经华中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6366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