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稀疏多径感知的滑动互相关帧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663066.1 | 申请日: | 2019-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3554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发明(设计)人: | 张渭乐;韩璐;穆鹏程;肖海涛;王文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B17/309 | 分类号: | H04B17/309;H04B17/345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安彦彦 |
地址: | 710049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稀疏 感知 滑动 互相 检测 方法 | ||
一种基于稀疏多径感知的滑动互相关帧检测方法,对导频序列LTF与接收信号做滑动互相关处理,得到帧检测度量值,当帧检测度量值大于检测门限时认为帧到达,否则帧未到达。在非视距通信环境中,由于多径传输的影响,有多个相隔一定时延到达接收机的信号,本发明提出非视距环境中在通信信道最大时延扩展窗口内,基于稀疏多径感知的方法,依据多径到达处和噪声处帧检测度量值均值不同的特性,选择合适的判决门限,区分多径到达信号和噪声信号,在选定的窗口内只收集多径到达理想信号点处能量进行帧到达检测,提升在非视距通信环境中系统帧检测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线通信领域,涉及一种基于稀疏多径感知的滑动互相关帧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当今社会,无线通信的便利性使得大量的先进技术得以使用,在日常的社会中随处可见。非视距(NLOS)传输是无线通信中的一种典型的应用场景。无线通信系统的电磁传输有视距(LOS)传播和非视距(NLOS)传播两种方式。NLOS传播是指发射端和接收端之间不存在直达径,发射信号经过障碍物的反射、折射、衍射、散射、绕射等作用由多条路径到达接收端的一种传播方式。NLOS传播使接收信号遭受严重的频率选择性衰落,对宽带无线传输速率和质量的提高影响很大。因此,研究NLOS相关技术有重要的意义。
顾名思义,帧到达检测技术,就是检测信号帧是否到来,并确定帧头的大致位置。帧到达检测是通信的第一个步骤,其重要性可见一斑。非视距通信场景中,存在多径干扰且有外部噪声等不利因素,由于多径的干扰,有多个相距一些时延到达接收机的信号。因此,在非视距环境下研究帧检测技术,准确判断信号是否到达接收机,能够提升通信系统的性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非视距通信环境中,提供一种基于稀疏多径感知的滑动互相关帧到达检测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稀疏多径感知的滑动互相关帧检测方法,根据导频序列LTF与接收信号计算帧检测度量值,当帧检测度量值大于检测门限时认为帧到达,否则帧未到达。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根据导频序列LTF与接收信号计算帧检测度量值的具体过程如下:
步骤一:导频序列LTF与接收信号做滑动互相关处理,再对滑动互相关后的结果求取模平方;在选定的窗口内,通过稀疏感知算法区分多径到达信号和噪声,对多径到达信号的模平方进行求和,得到帧检测度量值的分子;
步骤二:导频序列LTF与接收信号的能量之积为帧检测度量值的分母;
步骤三:分量帧检测度量值的分子与帧检测度量值的分母相除,得到帧检测度量值。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步骤一中,通过稀疏感知算法区分多径到达信号和噪声时,若模平方小于判决门限,认为是噪声,若模平方大于判决门限,认为是多径到达信号。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步骤一的具体过程为:
在接收端,假设接收端噪声功率为接收信号功率为表示为hl为信道时域冲激响应,Lch为最大可能的信道时延扩展,即选定的窗口大小,接收信号y的总功率为噪声功率与接收信号功率之和σ2,表示为:信噪比
令序列表示导频序列LTF;其中,LLTF为导频序列LTF的长度;
假设发射符号功率归一化;在接收端,将以d为起始的LLTF点接收信号序列记为:
导频序列LTF与接收信号做滑动互相关结果的模平方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6306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