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铝离子电解质溶液和镁离子电解质溶液及电池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62955.6 | 申请日: | 2019-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166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5 |
发明(设计)人: | 叶瑛;夏天;张平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怡莱珂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568 | 分类号: | H01M10/0568;H01M10/42;H01M10/054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傅朝栋;张法高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解质溶液 铝离子 镁离子 电池 化合物电极 离子电池 硫分子 硫铝 硫镁 灌注 可再生能源发电装置 电解质溶液组成 密封电池壳体 有机溶剂组成 抽真空排气 导电增强剂 快速充放电 锂离子电池 储能装置 电池壳体 动力电池 二次电池 金属电极 离子载体 乘用车 充放电 金属铝 金属镁 配套的 浸没 两极 溶解 组装 重复 应用 | ||
1.一种铝离子电解质溶液,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三氟甲磺酸铝与六氟磷酸钠按1:1至1:1.5的比例混合,溶解于碳酸酯溶剂中制成20%至35%的溶液,并经历过110至130℃恒温5-8小时去除水分。
2.一种镁离子电解质溶液,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三氟甲磺酸镁与六氟磷酸钠按1:1至1:1.5的比例混合,溶解于碳酸酯溶剂中制成20%至35%的溶液,并经历过110至130℃恒温5-8小时去除水分。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解质溶液,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碳酸酯溶剂是碳酸乙烯酯(EC),碳酸甲乙酯(EMC),碳酸二乙酯(DEC),γ-丁内酯(GBL)中的一种或数种。
4.一种采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离子电解质溶液的硫铝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电池内设置有一组或多组金属铝电极和碳-硫分子间化合物电极,铝电极用金属铝箔、铝片或铝板制成,两种电极之间被离子隔膜分隔,电池内灌注有所述铝离子电解质溶液,抽真空后密封;金属铝电极和碳-硫分子间化合物电极通过导体穿过封口与外电场连接;该电池是一种二次电池,电池放电后可重新充电重复使用。
5.一种采用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镁离子电解质溶液的硫镁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电池内设置有一组或多组金属镁电极和碳-硫分子间化合物电极,镁电极用金属镁箔、镁片或镁板制成,两种电极之间被离子隔膜分隔,电池内灌注有所述镁离子电解质溶液,抽真空后密封;金属镁电极和碳-硫分子间化合物电极通过导体穿过封口与外电场连接;该电池是一种二次电池,电池放电后可重新充电重复使用。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碳-硫分子间化合物电极是由碳-硫分子间化合物被粘合剂胶结而成,电极中充填有大量纳米至微米级的微孔隙,电极内部植入有一根金属电极丝,作为电极与外电路的物理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极丝为镍丝。
8.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碳-硫分子间化合物电极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粒度小于500目的微晶石墨或导电炭黑与硫磺按碳硫重量比1:0.7至1:0.5混合均匀,装填到高压釜中并压实;
2)对高压釜进行抽真空处理;
3)将真空状态的高压釜连同内部物料加热到450至600℃恒温5-8小时,冷却到室温后取出,得到碳-硫分子间化合物;
4)将粘合剂和乙醇胺溶解于水,得到混合溶液,混合溶液中粘合剂的浓度为1-3%,乙醇胺1-3%;
5)在搅拌的同时,往碳-硫分子间化合物加入混合溶液,固液比控制在1:2至1:2.6,得到湿润、压片时不滴水的混合物料;
6)将混合物料在真空烘箱中烘至半干后加入模具中,安置好经过预处理的电极丝,压制成型,在90至110℃真空烘箱中烘干,冷却后得到电极胚;
7)将电极胚在氮气保护下加热到180℃至260℃,恒温2-4小时,冷却后取出,得到碳-硫分子间化合物电极。
9.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离子隔膜是锂离子电池所用的商业隔膜,热缩成袋状,将电池的阳极或阴极密封在袋中,从而对另一电极形成分隔。
10.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粘合剂是水溶性纤维素及其钠盐、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中的一种或数种,优选为聚丙烯酸钠(PAAS),羧甲基纤维素钠(CMC),聚阴离子纤维素(PAC),海藻酸钠(sodium alginate)。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怡莱珂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怡莱珂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62955.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