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金属板斗拱和金属建筑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10660312.8 | 申请日: | 2019-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1684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3 |
发明(设计)人: | 温国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信鸿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C1/39 | 分类号: | E04C1/39;E04B1/00;E04B1/48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大紫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18 | 代理人: | 张卓 |
地址: | 200233 上海市徐汇***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金属板 斗拱 金属 建筑结构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金属板斗拱,包括斗台结构、拱昂结构、拱结构,所述拱昂结构具有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斗台结构与所述拱昂结构的第一连接端连接、所述拱结构与所述拱昂结构的第二连接端连接;所述拱昂结构和所述拱结构均采用金属板构成,所述斗台结构、所述拱昂结构和所述拱结构均为中空结构;所述斗台结构上具有第一斗拱连接部,所述拱结构上具有第二斗拱连接部,所述第一斗拱连接部用于在将所述金属板斗拱安装于主体梁后为所述金属板斗拱提供垂直连接拉力,所述第二斗拱连接部用于在将所述金属板斗拱安装于主体梁后为所述金属板斗拱提供水平连接拉力。本发明针对传统斗拱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结构简单稳固、质量轻便,且安装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装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金属板斗拱和金属建筑结构。
背景技术
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上特有的构件,是由方形的斗、升、拱、翘、昂组成。斗拱是中华古代建筑中特有的形制,是较大建筑物的柱与屋顶间之过渡部份。斗拱使人产生一种神秘莫测的奇妙感觉。在美学和结构上它也拥有一种独特的风格。无论从艺术或技术的角度来看,斗拱都足以代表中华古典的建筑精神和气质。
传统斗拱都是实木结构的。木材作为不可再生资源是非常珍贵的,而且实木结构重量比较大。此外,传统斗拱在建筑结构中起到承重作用,所以结构复杂,对木材材质要求也较高。
在建筑装饰装潢领域,有时需要采用仿斗拱结构凸显中国风,为整体装饰效果增加古典韵味。由于传统斗拱结构复杂、重量较大、木材耐蚀性差,并且长久使用,结构稳定性难以保证,已经难以满足现代建筑装饰装潢的需求。
发明内容
因此,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提供一种金属板斗拱,包括斗台结构、拱昂结构、拱结构,所述拱昂结构具有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斗台结构与所述拱昂结构的第一连接端连接、所述拱结构与所述拱昂结构的第二连接端连接;所述拱昂结构和所述拱结构均采用金属板构成,所述斗台结构、所述拱昂结构和所述拱结构均为中空结构;所述斗台结构上具有第一斗拱连接部,所述拱结构上具有第二斗拱连接部,所述第一斗拱连接部用于在将所述金属板斗拱安装于主体梁后为所述金属板斗拱提供垂直连接拉力,所述第二斗拱连接部用于在将所述金属板斗拱安装于主体梁后为所述金属板斗拱提供水平连接拉力。
进一步地,所述斗台结构包括斗台顶部和斗台基部,所述斗台顶部和所述斗台基部均采用金属板构成,所述斗台顶部和所述斗台基部相互连接,内部形成中空结构;所述第一斗拱连接部位于所述斗台顶部的上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斗台基部上具有拱昂连接部,所述拱昂连接部包括与所述拱昂结构的第一连接端相配合的连接面。
进一步地,所述拱昂结构包括第一拱昂结构和第二拱昂结构,所述第一拱昂结构和所述第二拱昂结构均采用金属板构成,所述第一拱昂结构和所述第二拱昂结构相互连接,内部形成中空结构;所述拱昂结构的第一连接端位于所述第一拱昂结构上,所述拱昂结构的第二连接端位于所述第二拱昂结构上。
进一步地,所述拱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斗口、第一支撑段、第一稳固段、拱结构连接部、第二稳固段、第二支撑段和第二斗口,且所述拱昂结构的第二连接端与所述拱结构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斗口、第一支撑段、第一稳固段、拱结构连接部、第二稳固段、第二支撑段和第二斗口均采用金属板构成。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斗拱连接部位于所述拱结构连接部上。
进一步地,所述拱结构上具有至少一个边沿。
进一步地,所述拱结构连接部上连接有第三斗口,所述第三斗口采用金属板构成。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斗拱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斗台结构固定连接,并与所述斗台结构的上表面之间形成第一容纳部,所述第一连接板上开有第一I形开口槽,所述第一I形开口槽将所述第一容纳部的内部与外部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信鸿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信鸿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6031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