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红外线烘料机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660205.5 | 申请日: | 2019-07-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482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1 |
| 发明(设计)人: | 周明庆;颜荣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财团法人精密机械研究发展中心 |
| 主分类号: | B29B13/08 | 分类号: | B29B13/08;B29B13/10 |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任岩 |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中***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红外线 烘料机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红外线烘料机,其包含有一料筒与一红外线加热器,红外线加热器包含有一灯管负载与一灯管功率调变器。其中,灯管负载是能被驱动而发出红外线以进行烘料。灯管功率调变器连接灯管负载以驱动灯管负载,其包含有不同的开关装置、一逆变器与一控制单元。其中控制单元能导通或断开不同的开关装置,使灯管负载能单纯接收逆变器输出的信号或者是同时接收市电与逆变器输出的信号已发出红外线。通过上述红外线烘料机的设计,可降低逆变器功率元件所需使用的规格,以降低烘料机的整体成本,并能对塑料颗粒均匀地加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来烘干塑料颗粒的烘料机,尤其涉及一种红外线烘料机,能均匀地对塑料颗粒加热且占地面积较小。
背景技术
传统式滚筒热风烘料机是以电阻式加热器搭配风机,进行塑料颗粒的干燥。传统热风干燥技术相较于红外线热辐射干燥技术,因传统热风式烘料机是以干燥热空气进行塑料颗粒的加热,因此属于间接加热,干燥所需时间较长且较为耗能,而且整体的制造成本较高。另外,传统式滚筒因筒身倾斜,容易造成塑料颗粒在料筒内部的厚度不均匀或翻料不均匀,导致受热较不均匀。另外,传统式滚筒热风烘料机是采用连续式进出料,当需要增加产量时,也需使用尺寸较长的烘料设备,造成占地面积将随之增大,对于有限厂房空间的业主比较不容易采用现用的烘料机。另外,传统式滚筒热风烘料机是连续出料,其须由吸料机持续吸料,因此也较为耗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其中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崭新的红外线烘料机的设计,其成本较为低廉但同样能均匀地对塑料颗粒进行加热。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红外线烘料机,其包含有一第一料筒与一红外线加热器。其中,红外线加热器是设于第一料筒内并包含有一灯管负载与一灯管功率调变器,灯管负载能被驱动而发出红外线。灯管功率调变器连接灯管负载以驱动灯管负载,灯管功率调变器包含有一逆变器、一第一开关装置、第二开关装置与一控制单元。其中逆变器耦接市电并可利用市电而输出一交流驱动信号。第一开关装置是耦接逆变器与灯管负载,第二开关装置是耦接灯管负载与市电,控制单元是耦接第一开关装置与第二开关装置以控制第一开关装置与第二开关装置的导通或断开,并且控制单元还控制逆变器输出和市电同步的交流驱动信号。
因此,当使用红外线烘料机来对潮湿的塑料颗粒进行烘料作业时,可通过灯管负载发出红外线来对塑料颗粒进行直接加热,因此能对塑料颗粒进行更均匀地加热,也能提升塑料颗粒的受热效率,并能节省整体能源消耗与整体加热时间。另外,通过控制单元来控制第一开关装置与第二开关装置,当红外线烘料机的加热温度到达烘烤温度时,红外线烘料机不再需要全功率输出,可通过控制单元来断开第一开关装置,单纯通过逆变器输出交流驱动信号而对塑料颗粒进行低功率的加热,可降低逆变器功率元件所需使用的规格,即可使用比较低廉的价格而买到适合的灯管功率调变器,进而降低红外线烘料机的整体成本。
在其中一个方面,灯管功率调变器还包含有一反馈检测电路,并且是通过反馈检测电路来检测交流驱动信号的相位并将检测到的交流驱动信号的相位输入至控制单元,以利后续进行交流驱动信号与市电同步的作业。
在另一个方面,灯管功率调变器还包含有一温度反馈电路。温度反馈电路是检测灯管负载的一输出功率,并将检测到输出功率输入至控制单元,使控制单元能在塑料颗粒的不同加热过程中(例如加热段与持温段),对应地控制逆变器与第一开关装置与第二开关装置,使灯管负载能输出适合的输出功率的红外线。
在另一个方面,灯管功率调变器具有一额定最大输出功率,当控制单元通过温度反馈电路而检测到灯管负载的输出功率是大于或等于额定最大输出功率时,控制单元导通第一开关装置与第二开关装置,控制单元调整逆变器输出和市电反相的交流驱动信号,通过此方法来控制功率;当控制单元通过温度反馈电路进行温度与功率闭回路控制时,当通过控制单元检测到灯管负载的输出功率是小于额定最大输出功率时,控制单元导通第一开关装置并断开第二开关装置,控制单元调整逆变器输出和市电同相或反相的交流驱动信号。通过上述控制机制,可有效降低逆变器功率元件所需使用的元件规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财团法人精密机械研究发展中心,未经财团法人精密机械研究发展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6020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