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肽与铜离子形成的纳米颗粒及制备方法及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660011.5 | 申请日: | 2019-07-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3334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4 |
| 发明(设计)人: | 夏宁;刘林;孙婷;常勇;邓德华;黄雅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阳师范学院 |
| 主分类号: | G01N33/543 | 分类号: | G01N33/543;G01N33/531;B82Y15/00;B01J23/72 |
| 代理公司: | 安阳金泰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50 | 代理人: | 王晖 |
| 地址: | 455000 河南省安***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多肽 离子 形成 纳米 颗粒 制备 方法 应用 | ||
多肽与铜离子形成的纳米颗粒,所述的多肽的序列特征是:氨基酸序列是KbiotinGHFF.制备方法如下:将含硫酸铜的磷酸缓冲溶液加入到含KbiotinGHFF多肽的二甲基甲酰胺溶液中,震荡10分钟,继续室温孵育反应24小时左右,在中性条件下自组装形成的纳米颗粒,即得到多肽与铜离子组装形成的纳米颗粒溶液。多肽与铜离子形成的纳米颗粒的应用,采用上述的多肽与铜离子形成的纳米颗粒溶液,应用于可视化免疫分析。本发明具有简单灵敏、直观、高通量、不需要特殊仪器等优点,该技术的研制成功将实现不同类型抗原的检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免疫分析检测,主要涉及一种用于免疫分析检测的多肽与铜离子组装形成的纳米颗粒及检测方法,属于化学领域。
背景技术
生物分子的检测在生物医学诊断(特别是早期诊断)和治疗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是前列腺疾病的一种标志物,科研工作者建立了一系列用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等生物标志物检测的免疫分析法,包括电化学、荧光光谱、比色法、电致化学发光和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等。其中,比色酶联免疫分析法具有性价比高、分析速度快、无需特殊仪器设备和专业技能等优点,是目前常用的一种免疫检测方法。传统的比色酶联免疫分析法主要基于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免疫作用和酶催化显色反应进行信号输出,其中,辣根过氧化物酶、葡萄糖氧化酶和碱性磷酸酶在比色酶联免疫分析法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基于天然酶催化的比色酶联免疫分析法存在一些缺陷,比如灵敏度低、酶活性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大等。因此,建立无酶、高灵敏度和简便的免疫分析法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近年来,纳米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无酶生物传感器的发展。如今,基于纳米材料的各种可视化检测分析法纷纷涌现,包括碳纳米材料、贵金属纳米材料、金属氧化物或硫化物纳米材料、金属有机骨架纳米材料等。这些纳米材料的主要功能包括:作为纳米酶催化显色反应;作为显色底物,起到指示剂的作用;作为载体,用于负载酶、小分子显色剂或者催化剂。其中,基于纳米酶的可视化检测分析法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然而,在纳米酶表面修饰的外源分子(包括分子识别基团和封闭剂等)导致了纳米酶的催化活性位点减少和催化活性降低,因而进一步降低了分析方法的灵敏度,因此限制了该分析方法的实际应用。比色分析的灵敏度取决于检测物引起的检测体系吸光度变化的大小。因此,将成百上千个信号分子或催化剂(比如酶、金属离子和小分子等)负载于纳米颗粒上,将极大的提高检测的灵敏度。例如,在外界刺激作用下,纳米材料包裹的小分子显色剂可以被释放出来,产生较大的检测信号。另外,将含有特定金属元素的纳米粒子溶解为游离的金属离子,通过金属离子的催化反应或者配位作用,可以产生显色反应。例如,二价铜离子具有类似于过氧化物酶的能力,能够催化过氧化氢氧化3,3',5,5'-四甲基联苯胺,导致溶液颜色发生变化,所以含有铜元素的纳米材料,比如氧化铜纳米粒子和含二价铜离子的金属有机骨架纳米材料,可以用于可视化检测的信号标记物。但是,这些纳米材料的制备和表面修饰程序复杂,非特异性吸附作用较大。因此,开发一种通过简单方法制备得到的负载信号分子和分子识别基团的多功能纳米材料,并以此建立一种简单灵敏、抗干扰能力强、高通量的比色免疫分析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目前的免疫检测分析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多肽与铜离子形成的纳米颗粒及制备方法及应用。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采用了下述的技术方案:多肽与铜离子形成的纳米颗粒,所述的多肽的序列特征是:氨基酸序列是KbiotinGHFF,由三部分构成,疏水性的二肽FF、三肽KGH、与赖氨酸侧链上的胺基偶联的生物素biot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阳师范学院,未经安阳师范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6001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