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城市群生态绿网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55816.0 | 申请日: | 2019-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689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4 |
发明(设计)人: | 方创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17/00 | 分类号: | A01G17/00;A01G22/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蓄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44 | 代理人: | 孙巍 |
地址: | 10010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护林带 廊道 外围 生态 通风 内部主体 空气热交换 城市绿地 分层结构 开敞空间 外围骨架 有机整体 交汇处 交接处 主风向 风热 林带 水系 调控 乡村 公路 广场 优化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城市群生态绿网系统,包括设置在环城公路外围或城市与乡村交接处的城市群外围防护林带、作为内部主体骨架的生态通风廊道结构以及设置在城市群外围防护林带与生态通风廊道结构交汇处的林带分层结构,相邻城市之间的城市群外围防护林带相连接,所述生态通风廊道结构与主风向的夹角小于30°。本发明的城市群生态绿网系统是以城市群外围防护林带作为外围骨架,生态通风廊道结构作为内部主体骨架,将独立存在的城市绿地、水系、广场等开敞空间形成点、线、面为一体的城市绿网系统,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能够调控气流,加快水、气、绿等之间的空气热交换,最终优化城市的风热环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态环境治理、园林建设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城市群生态绿网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的规模逐渐扩大、数量也逐渐增多,同时还出现了一批特大型城市群。随着城市的发展社大,城市中的大气污染、水源污染、热岛效应、噪声污染等各种环境问题也日益突显,严重影响了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和日常工作生活,同时也制约了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
城市绿地系统即绿网系统作为城市环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调控气流影响着城市的风环境,其对气流的调控作用表现在形成城市风道及防风屏障两个方面。一个科学合理、经济高效的绿网体系是保证城市生产、生活有序健康运转的基础,而目前大多城市绿地的设置往往随着城市建设进行零散分布、缺乏一个有序合理的系统设置,很难达到其绿网系统应有的功能。
因此,构建一个有机联系城市内外自然环境、有效改善城市内部空气和温度环境,防御外界风沙侵袭,维护城市生态平衡、美好城市景观环境的城市绿网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城市群生态绿网系统,以将城市外围和内部的各个绿地组成部分连接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调控气流,加快水、气、绿等之间的空气热交换,最终优化城市的风热环境。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城市群生态绿网系统,包括设置在环城公路外围或城市与乡村交接处的城市群外围防护林带、作为内部主体骨架的生态通风廊道结构以及设置在城市群外围防护林带与生态通风廊道结构交汇处的林带分层结构,相邻城市之间的城市群外围防护林带相连接,所述生态通风廊道结构与主风向的夹角小于30°,所述城市群外围防护林带包括沿着风向依次设置的减速导流林带、涡旋净化林带、密集防护景观林带,所述涡旋净化林带与密集防护景观林带之间设有灌草间隔区,所述生态通风廊道结构包括设置在主干道上的城市主干道绿化带、设置在与主干道相交的次干道上的次级道路绿化带、城市大中型绿地和水系滨岸绿化带,所述林带分层结构包括沿着风向依次设置的第一防护功能带、第二防护功能带、导流功能带,所述第一防护功能带与第二防护功能带以及第二防护功能带与导流功能带之间设有稳定缓冲区。
优选地,所述减速导流林带为纯乔木林带,所述减速导流林带的株行距沿顺风方向逐渐缩短,所述减速导流林带下种植有乡土地被植物,所述涡旋净化林带包括按照圆环种植的乔木、种植在圆环中心的大冠幅乔木、种植在乔木林隙内的灌木以及种植在林下的草本地被植物,相邻两个圆环之间相隔1~2个树冠的距离,相邻两排圆环呈品字形排列且间距为2~4倍平均冠幅,所述密集防护景观林带包括相邻两排呈品字形排列种植的多排乔木、种植在乔木林隙内的灌木以及种植在林下的草本地被植物。
优选地,所述圆环直径为成年树冠冠幅的4~5倍,所述涡旋净化林带的宽度设置为3~5排圆环;所述涡旋净化林带中的灌木高度为1.0~1.6m,所述涡旋净化林带中的草本地被植物的高度小于0.2m。
优选地,所述城市主干道绿化带包括设置在主干道两侧的路侧绿化带以及设置在主干道中间的路中绿化带,所述路侧绿化带为间隔种植的阔叶乔木与针叶乔木,所述路中绿化带的宽度为主干道路面宽度的1/8~1/4,所述次级道路绿化带在次干道入口靠近主风向来风方向一侧种植有大冠幅的大型乔木,所述大型乔木的对侧种植有小冠幅乔木或低矮草灌,所述次级道路绿化带的长度为次干道长度的1/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5581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油茶的栽培方法
- 下一篇:一种城市群外围生态防护林带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