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密匙与体全息结合的三重防伪结构的防伪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655759.6 | 申请日: | 2019-07-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1464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2 |
| 发明(设计)人: | 杨佩;吴太晖;马建设;王德雨;王晶;林燕琴;岑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金质金银珠宝检验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K19/06 | 分类号: | G06K19/06;G06Q30/00;G03H1/0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精英专利事务所 44242 | 代理人: | 蒋学超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南湾街道下李朗社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全息 结合 三重 防伪 结构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密匙与体全息结合的三重防伪结构及其防伪方法,其中,防伪结构包括体全息本体,及与体全息本体分开设置的二维码本体;体全息本体包括用于显示三维全彩色全息图像和密匙的体全息材料层,粘接于体全息材料层上方的保护层,依次粘接于体全息材料层下方的基体层以及第一底纸层;二维码本体包括显示有加密二维码的二维码层,粘接于二维码层上方的涂层,以及粘接于二维码层下方的第二底纸层。第一层防伪通过三维全彩色全息图像效果判断真伪;第二层防伪通过获取密钥判断真伪;第三层防伪密钥解密,先刮开涂层,从云端或者本地设备解密二维码得到明文查询真伪。通过以上三重加密机制,极大增加了仿制的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全息防伪领域,更具体地说是一种密匙与体全息结合的三重防伪结构及其防伪方法。
背景技术
防伪技术在高端设备防伪、商品包装、商标保护、印章、金融证券和安全防伪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目前传统的防伪技术有二类,一类是刮涂层读码防伪技术,这类防伪技术的验证码通常是明文,容易被复制;另一类是全息防伪技术,这类防伪技术是基于二维图像的防伪,全息薄膜采用压印技术批量制成,由于是二维图像,其安全性较低,容易被仿冒和批量复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密匙与体全息结合的三重防伪结构及其防伪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密匙与体全息结合的三重防伪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体全息本体,及与体全息本体分开设置的二维码本体;所述体全息本体包括用于显示三维全彩色全息图像和密匙的体全息材料层,粘接于体全息材料层上方的保护层,依次粘接于体全息材料层下方的基体层以及第一底纸层;所述二维码本体包括显示有加密二维码的二维码层,粘接于二维码层上方的涂层,以及粘接于二维码层下方的第二底纸层。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基体层为聚乙烯薄膜材质。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底纸层和第二底纸层均为格拉辛支材质。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体全息本体和二维码本体区域面积相同。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体全息本体和二维码本体均为正方形。
一种密匙与体全息结合的三重防伪结构的防伪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产品的体全息本体上的三维全彩色全息图像效果;
判断三维全彩色全息图像效果是否与标准图像效果相同;
若是,则获取体全息本体上的密匙;
刮开涂层,并通过手机或扫描设备扫描二维码本体上的加密二维码;
在手机或者扫描设备弹出的验证框中输入密匙,以得到查询码;
通过云端或者本地数据库匹配查询码;
判断匹配是否成功,若是,则获得对应产品的信息。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密匙与体全息结合的三重防伪结构及其防伪方法,通过密钥与体全息相结合实现三层防伪,第一层防伪通过三维全彩色全息图像效果判断真伪;第二层防伪通过获取密钥判断真伪;第三层防伪密钥解密,先刮开涂层,从云端或者本地设备解密二维码得到明文查询真伪。通过以上三重加密机制,极大增加了仿制的难度,相比于传统全息防伪大大增强了防伪效果。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技术手段,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及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密匙与体全息结合的三重防伪结构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金质金银珠宝检验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金质金银珠宝检验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5575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普适性便携点读卡及点读装置
- 下一篇:DM码的定位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