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结核潜伏感染诊断的试剂盒及蛋白芯片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655757.7 | 申请日: | 2019-07-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1484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2 |
| 发明(设计)人: | 黄若磐;杨倩婷;张明霞;陈骑;张惠华;易玉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瑞博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 |
| 主分类号: | G01N33/68 | 分类号: | G01N33/68;G01N33/569;G01N33/543;G01N33/531 |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杜寒宇 |
| 地址: | 51053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结核 潜伏 感染 诊断 试剂盒 蛋白 芯片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结核潜伏感染诊断的试剂盒及蛋白芯片,通过检测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受体II、表皮调节素和干扰素诱导蛋白10这四种蛋白的表达水平,能够将结核潜伏感染者和健康人群区分开来,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将这四种蛋白对应的特异性抗体固定于基片上,制备成蛋白芯片,能够同时检测四种蛋白的表达水平,而且具有样本需求量低、简单、快捷的优点。在结核潜伏感染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和临床检测中的应用,有利于结核潜伏感染的早期诊断,能够更准确的发现结核潜伏感染者。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结核潜伏感染诊断的试 剂盒及蛋白芯片。
背景技术
结核病是继艾滋病之后由单一病原体引起的死亡人数最多的传染病,造成 结核病疫情严重主要的原因之一是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技术。
结核菌感染后并不是全部人都会发病,一部分人群会转归为潜伏感染状态, 即结核潜伏感染者。这部分人群在体内持续存在结核菌,但由于机体免疫力对 结核菌的控制,并没有临床表现。当机体免疫力下降后,潜伏在机体内的结核 菌就会“死灰复燃”,在体内结核菌会再复制,最后转变为结核病人。潜伏感染 者一生中有10%的机会转变为结核病人。在中国约四分之一的人口感染了结核 菌,如果能对这部分人群进行观察或者干预,能大大的降低结核病的发生。但 是目前结核感染还缺乏特异性的诊断方法,临床上有抗体和细胞免疫检测,细 胞免疫检查包括PPD皮试和IGRA技术。PPD皮试比较简便,但是与BCG有交叉反应,假阳性率比较高,特别是在中国广泛接种卡介苗(BCG)的情况下, 其使用效率明显受限。IGRA技术检测的是结核特异性IFNg的表达,虽然特异 性明显提高,但是目前该方法相对比较费事和费时,价格都相对较贵,严重的 限制了临床上的推广和使用。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用 于结核潜伏感染者诊断的方法和产品。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用于结核潜伏 感染者诊断的试剂盒。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检测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受体II、表皮调节素和干扰素诱导蛋白 10的试剂在制备用于结核潜伏感染诊断的试剂盒中的应用。
一种用于结核潜伏感染诊断的试剂盒,包含有能够定量检测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II、表皮调节素和干扰素诱导蛋白10的试剂。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结核潜伏感染诊断的蛋白芯片,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结核潜伏感染诊断的蛋白芯片,包含有:基片和固定在所述基片 上的捕获抗体;
所述捕获抗体包括:针对白细胞介素-6的特异性抗体、针对肿瘤坏死因子 受体II的特异性抗体、针对表皮调节素的特异性抗体和针对干扰素诱导蛋白10 的特异性抗体;
所述基片为包被有活性环氧基团的基片。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结核潜伏感染诊断的蛋白芯片的制备方法,具体 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结核潜伏感染诊断的蛋白芯片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蛋白芯片的基片上包被活性环氧基团;
将捕获抗体固定于所述蛋白芯片的基片上;
所述捕获抗体包括:针对白细胞介素-6的特异性抗体、针对肿瘤坏死因子 受体II的特异性抗体、针对表皮调节素的特异性抗体和针对干扰素诱导蛋白10 的特异性抗体。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瑞博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未经广州瑞博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5575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