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超低温氟系统散热乏风热泵煤矿井口空气加热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654963.6 | 申请日: | 2019-07-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849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7 |
| 发明(设计)人: | 朱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江 |
| 主分类号: | E21F1/00 | 分类号: | E21F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智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6 | 代理人: | 胡文强 |
| 地址: | 037006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氟系统 散热 乏风 超低温 热泵 空气加热机组 空气加热系统 双热源 煤矿井口 保温费用 煤炭企业 输送管道 运营成本 矿井口 减排 井下 巷道 井口 节能 环保 改造 | ||
本发明公开了超低温氟系统散热乏风热泵煤矿井口空气加热系统,包括超低温氟系统散热乏风热泵、氟系统散热双热源空气加热机组以及井下乏风输送管道,所述超低温氟系统散热乏风热泵与氟系统散热双热源空气加热机组连接且所述超低温氟系统散热乏风热泵、氟系统散热双热源空气加热机组设置于矿井口巷道一侧,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以上两种方式结合对现有空气加热系统进行改造,可有效降低的井口保温费用,达到煤炭企业环保、减排、节能的目标,同时大幅度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井口加热技术领域,具体是指超低温氟系统散热乏风热泵煤矿井口空气加热系统。
背景技术
煤矿井口是运输井下材料、输送原煤的必经之路,寒冷地区井口在冬季必须保证在0℃以上,近几年国家环保要求不断提高,大部分地区煤矿企业也已经完全禁止使用燃煤锅炉,改为使用天然气锅炉。然而天然气锅炉使用成本极高,使煤矿企业不堪重负。而煤矿井口保温的费用在整个供热费用中占比极高;所以有效降低煤矿井口保温费用是煤企节能降耗的重要环节。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超低温氟系统散热乏风热泵煤矿井口空气加热系统,包括超低温氟系统散热乏风热泵、氟系统散热双热源空气加热机组以及井下乏风输送管道,所述超低温氟系统散热乏风热泵与氟系统散热双热源空气加热机组连接且所述超低温氟系统散热乏风热泵、氟系统散热双热源空气加热机组设置于矿井口巷道一侧,所述氟系统散热双热源空气加热机组输出端设置于矿井口巷道内与矿井口巷道连通,所述氟系统散热双热源空气加热机组输入端通过井下乏风输送管道向远离超低温氟系统散热乏风热泵的一侧延伸并与矿井口巷道内部连通。
作为改进,所述氟系统散热双热源空气加热机组包括机组外壳,所述机组外壳内由与矿井口巷道连接的一端至另一端依次设有数个散热器以及一个风扇。
作为改进,所述散热器包括依次设置的氟系统散热器、石墨烯电加热器或者为依次设置的氟系统散热器、热水蒸汽散热器。
作为改进,所述井下乏风输送管道一端与氟系统散热双热源空气加热机组远离矿井口巷道的一端且远离超低温氟系统散热乏风热泵的一侧连接,另一端伸入矿井口巷道后沿矿井口巷道内壁向远离超低温氟系统散热乏风热泵的一端延伸使得井下乏风输送管道形成Z字型管道。
作为改进,所述井下乏风输送管道与氟系统散热双热源空气加热机组的连接处位于机组外壳与风扇之间的部位,所述风扇将井下乏风输送管道输送的乏风吹向散热器部分。
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以上两种方式结合对现有空气加热系统进行改造,可有效降低的井口保温费用,达到煤炭企业环保、减排、节能的目标,同时大幅度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超低温氟系统散热乏风热泵煤矿井口空气加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超低温氟系统散热乏风热泵煤矿井口空气加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所示:1、超低温氟系统散热乏风热泵,2、氟系统散热双热源空气加热机组,201、机组外壳,202、散热器,203、风扇,3、井下乏风输送管道,4、矿井口巷道。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超低温氟系统散热乏风热泵煤矿井口空气加热系统,包括超低温氟系统散热乏风热泵1、氟系统散热双热源空气加热机组2以及井下乏风输送管道3,所述超低温氟系统散热乏风热泵1与氟系统散热双热源空气加热机组2连接且所述超低温氟系统散热乏风热泵1、氟系统散热双热源空气加热机组2设置于矿井口巷道4一侧,所述氟系统散热双热源空气加热机组2输出端设置于矿井口巷道4内与矿井口巷道4连通,所述氟系统散热双热源空气加热机组2输入端通过井下乏风输送管道3向远离超低温氟系统散热乏风热泵1的一侧延伸并与矿井口巷道4内部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江,未经朱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5496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冲巷道液压支架单元及液压支架
- 下一篇:一种凝胶泡沫灭火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