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单取代紫精基杂化光致变色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654334.3 | 申请日: | 2019-07-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7273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7 |
| 发明(设计)人: | 杨嫣;周小杰;张改;赵宁;李洋;姜浩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工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7F3/08 | 分类号: | C07F3/08;C09K9/02 |
| 代理公司: | 西安新思维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61114 | 代理人: | 黄秦芳 |
| 地址: | 710032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取代 紫精基杂化光致 变色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单取代紫精基杂化光致变色材料的制备方法,是将Cd(NO3)2·4H2O,23.6mg,0.1mmol;1‑[(3,5‑二甲酸二甲酯)苄基]‑4,4'‑联吡啶溴化物(LBr),41mg,0.1mmol;NaOH溶液,2mL,0.1mmol/L和H2O,6mL封入带有聚四氟乙烯内衬的20mL不锈钢反应釜中,于130℃加热3天,随后冷至室温,得到块状黄色晶体。其结构式为[Cd(L)(Br)(H2O)]·4H2O。本发明制备的变色材料光响应范围变宽,响应速度加快,灵敏度提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致变色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单取代紫精基杂化光致变色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光致变色材料广泛应用于传感器、光开关、数据存储、无墨打印介质等领域。无机光致变色化合物WO3、V2O5和MoO3以及有机光致变色化合物如螺吡喃、二芳基乙烯和紫精等引起了广泛关注。紫精是4,4’-联吡啶氮原子上的单或双取代产物。在特定波长的光照下,缺电子的紫精阳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形成紫精自由基,颜色由无色变为紫色。一般来说,由于还原态紫精自由基对氧化剂高度敏感,导致着色态是厌氧的,不稳定。另外传统的有机紫精毒性大,抗疲劳性差,且光致变色行为多发生在溶液中,固态的光致变色过程难以实现。
目前,为了得到稳定的固态光致变色紫精体系,有效的方法是引入金属离子构筑紫精基无机-有机杂化材料。紫精基配位聚合物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金属离子可以通过配位键调节紫精配体的排列,从而影响电子转移路径。然而,从配位作用的角度考虑,紫精配体中氮原子的正电荷在其表面产生电场,这对自组装过程不利,所以难以得到预期的紫精基杂化材料。再者,已报道的紫精基杂化光致变色材料,合成条件苛刻,光致变色效率低。例如,李付安等人报道的紫精-Cd(II)配合物需要在有毒的有机溶剂甲醇和乙腈混合物中反应,采用0.1℃/min的冷却速度程序降温,以获得结晶良好的产物。产物变色效率较低,需在300W氙灯光照15min才达到饱和,颜色仅由淡黄色变为浅蓝色,变色较慢,灵敏度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提供一种单取代紫精基杂化光致变色材料的制备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制备方法难和变色效率低的问题。
一种单取代紫精基杂化光致变色材料的制备方法,是将Cd(NO3)2·4H2O,23.6mg,0.1mmol;1-[(3,5-二甲酸二甲酯)苄基]-4,4'-联吡啶溴化物(LBr),41mg,0.1mmol;NaOH溶液,2mL,0.1mmol/L和H2O,6mL封入带有聚四氟乙烯内衬的20mL不锈钢反应釜中,于130℃加热3天,随后冷至室温,得到块状黄色晶体。
进一步的,其结构式为[Cd(L)(Br)(H2O)]·4H2O。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如下:
1、采用羧基功能化的单取代紫精,且以溴离子为抗衡离子。一方面,羧基减弱了正电荷的影响并增强了紫精的配位能力。另一方面,溴离子具有较强的给电子能力,是良好的电子供体,有利于电子转移过程。不仅如此,单取代的紫精中未经取代的富电子吡啶环可以稳定紫精自由基,从而使产物的光响应范围变宽,响应速度加快,灵敏度提高。
2、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路线简单,产率高,可达到45%。由于所采用的配体原料不用水解,而是在水热合成过程中加入NaOH,使配体直接水解并配位,所述步骤少,且用水做溶剂,绿色无毒,成本低。
3、不但对紫外光有响应,对阳光和手机灯光也响应迅速,颜色变化灵敏,稳定性好,光致变色性能优异。仅需6W紫外灯照射3s,即可由黄色变为深蓝色,1min后趋于饱和。阳光照射只需2min即可变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工业大学,未经西安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5433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