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燃气喷射阀的控制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653808.2 | 申请日: | 2019-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189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0 |
发明(设计)人: | 宋国梁;王立国;穆大芸;胡永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D41/30 | 分类号: | F02D41/30;F02M21/02;F02D1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朱颖;刘芳 |
地址: | 261061 山东省潍坊***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气 喷射 控制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燃气喷射阀的控制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通过获取待喷射量和燃气罐的气源压力查询预设表确定待喷射时间,当待喷射时间大于单次通电喷射时间时,则按照单次通电喷射时间进行喷射,再根据剩余待喷射量确定剩余待喷射时间重复与单次通电喷射时间的比较和判断通电时间的步骤;若待喷设时间小于单次通电喷射时间,则按照待喷设时间喷射。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将实际的喷设时间控制在小于或等于单次通电喷射时间的范围内,可减小由于通电过程中气源压力的波动导致的实际喷射量和待喷射量之间的偏差,实现了对发动机燃烧及排放的最佳控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燃气喷射阀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汽车经济的飞速发展,汽车的生产和使用量急剧增长,汽车尾气对环境的污染日趋严重。为解决汽车燃烧柴油排放尾气污染环境的问题,以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能源的汽车逐渐的在市场上普及并推广开来。燃气供给系统的主要作用是为发动机提供安全并可靠稳定的燃气。应用最为广泛的压缩天然气(Compressed Natural Gas,简称CNG)供给系统主要包括以下部分:燃气高压气瓶、开关阀门、滤清器、减压器、气轨、控制单元和燃气喷射阀等。其中,燃气喷射阀为燃气供给系统中是最重的执行部件,其性能直接影响到燃气的喷射效果,进而会影响燃气缸内的燃烧效率,对发动机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
目前,现有技术中当燃气供给系统开始工作时,燃气开关阀门打开,高压气瓶中的燃气进入气路中,经过滤清器过滤掉杂质后,通过减压器的降压作用,将高压燃气罐的压力降到喷射压力范围内,压力稳定的天然气进入气轨形成天然气的工期来源。燃气喷射阀的通电时间是由发动机控制的单元控制的,根据所需喷射量和当前高压燃气的压力值确定燃气喷射阀的开通时间和喷射时间,使得燃气喷射阀按照一定的通电时间将天然气喷射到发动机中,完成供气。
然而,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在一个通电时间过程中,高压燃气罐的压力会存在波动,导致在通电时间内天然气的实际喷射量与所需喷射量之间存在偏差,影响燃气的喷射效果,影响发动机的性能和排放。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燃气喷射阀的控制方法和装置,通过减小实际喷射时间,降低由于气源压力波动导致的实际喷射量和待喷射量之间的误差,提高了发动机对排放系统的控制精度。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燃气喷射阀的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待喷射燃气的待喷射量,以及燃气罐的当前气源压力,根据所述待喷射量和当前气源压力查询预设表确定燃气喷射阀的待通电喷射时间;
判断所述待通电喷射时间是否大于单次通电喷射时间时;
当所述待通电喷射时间大于单次通电喷射时间时,则控制燃气喷射阀按照所述单次通电喷射时间进行喷射,并根据燃气喷射阀的累积通电喷射时间、所述气源压力查询所述预设表确定燃气喷射阀的实际喷射量;
根据所述待喷射量和所述实际喷射量确定剩余待喷射量,并将所述剩余待喷射量作为新的待喷射量重新执行获取待喷射燃气的待喷射量,以及燃气罐的当前气源压力,根据所述待喷射量和当前气源压力查询所述预设表确定燃气喷射阀的待通电喷射时间的步骤;
当所述待通电喷射时间小于或等于单次通电喷射时间时,则控制燃气喷射阀按照待通电喷射时间进行喷射。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获取燃气罐的当前气源压力,包括:
获取所述燃气罐气压传感器实时采集的所述燃气罐内的燃气压力。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根据燃气喷射阀的累积通电喷射时间、所述气源压力查询所述预设表确定据燃气喷射阀的实际喷射量之前,还包括:
将燃气喷射阀按照所述单次通电喷射时间进行喷射的所有单次通电喷射时间累加,确定燃气喷射阀的累积通电喷射时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5380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