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云中保护外包数据隐私保护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0653448.6 | 申请日: | 2019-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9843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30 |
发明(设计)人: | 刘西蒙;郭文忠;李家印;林鸿瑞;杨旸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21/62 | 分类号: | G06F21/62;H04L9/08;G06N3/0464;H04L9/40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陈明鑫;蔡学俊 |
地址: | 350108 福建省福州市闽***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深度 卷积 神经网络 保护 外包 数据 隐私 系统 | ||
1.一种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云中保护外包数据隐私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由密钥生成中心、云平台、数据用户和CNN服务提供单元组成;所述密钥生成中心是系统中所有其他实体信任的实体,负责分发和管理数据用户或CNN服务提供商的所有密钥,以及云平台的所有引导密钥;所述云平台存储和管理从系统中注册方外包的加密数据,并提供计算能力对加密数据执行同态操作;所述CNN服务提供商为数据用户提供了所需的深度CNN分类模型,决策结果反映数据用户的现状;
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数据用户将加密数据通过云平台传送至CNN服务提供单元:
步骤S2:CNN服务提供单元对加密数据进行处理后,输出密文结果并存储于云平台;
所述步骤S2具体为:
步骤S21:对加密数据的格式进行转换,得到转换后的加密数据;
步骤S22:转换后的加密数据依次经过卷积神经网络的卷积层、池化层和ReLU函数处理;
步骤S23:执行卷积神经网络的全连接计算和激活函数的计算,并输出密文结果;
所述卷积层具体为:输入d1个加密矩阵和大小为d1×d2的矩阵卷积层输出d2个加密矩阵架构如下:
1)通过对0的加密初始化中每个元素;
对于i=0,…,d1-1,j=0,…,d2-1,计算和
所述池化层具体为:输入w1×w1的加密矩阵和获得输出w2×w2加密矩阵通过执行如下:对于0≤i≤w2-1和0≤j≤w2-1;
i)构造每个大小为t×t的加密矩阵为了其中0≤a≤t-1,0≤b≤t-1,e是步长;
ii)执行在执行这些计算后,作为的元素;
所述ReLU函数具体为给定一个t×t的加密矩阵ReLU的目标是生成一个t×t加密矩阵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云中保护外包数据隐私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格式转换包括安全数据转换、安全密文长度控制和安全数据统一转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云中保护外包数据隐私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全连接计算具体为:
输入加密向量和安全的全连接层输出其中
对于i=0,…,b-1,计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云中保护外包数据隐私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激活函数的计算具体为:给定t个加密的元组SSOFT最终输出加密身份构造如下:
1)将pi插入到Q,其中S(Q)表示集合Q的大小;
2)这个过程类似于F.pool的架构,除了使用F.maxt替代;
计算完成后,Q中只有剩余一个元组记最终的输出加密身份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大学,未经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53448.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软件大数据脱敏方法
- 下一篇:一种智能互动控制系统